天涯沦落女 Sans toit ni loi (1985)
剧情简介

一天清晨某村庄的沟壕里出现了一具僵死的女尸。在警察的调查下,死者莫娜(桑德里娜•伯奈尔 Sandrine Bonnaire 饰)的流浪岁月由此被揭开。她身背大包四处露营,与落魄的流浪汉同居在一处房子里,一起抽烟睡觉。一个老妇人的女仆尤兰德满心羡慕莫娜和流浪汉的自在状态,不满男友保罗的简单粗暴。某夜保罗入室行窃打昏流浪汉,莫娜随即不辞而别。接下来她遇到了一对放牧的夫妇,他们给了她土地和住所,期望她能努力过上平静踏实的日子。莫娜不以为然重新上路,在路上搭便车结识了以研究树木为职业的兰迪尔,兰迪尔给予了莫娜短暂的帮助后两人便分道扬镳。此后莫娜又在途中结识了剪葡萄树枝的工人阿兹,无人知晓莫娜的流浪将把她引向何处……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阿涅斯·瓦尔达

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竞赛单元费比西奖:阿涅斯·瓦尔达

(⊙v⊙)2012-10-26
159
这追逐自由的流浪本身就是一种禁锢。我们都带着镣铐。
2012-03-05
133
好处是看完过后的两个小时里,你变得不在乎自己身上穿了什么,说话肆无忌惮。电影根本就是催眠的最好手段,走出影院后主角们会在你体内短暂存活一阵子。于是你只好不断走进电影院去搞点催眠,过点别人的日子。
牛腩羊耳朵2012-04-19
86
Mona从海边裸着身子走来,那时的她是干净的,她一共走了十三步,每一步中间都遇到不同的人,他们对Mona“专属而排他的自由流浪”有不同的看法,或不解,或羡慕,或同情,或嫉妒。Mona一步步的变脏了,从大学教师嘴里的恶臭慢慢变成一身紫色的泥浆,当她来到宿命结局的寒冷地坑时,已是无路可去。
胤祥2010-10-03
82
“她流浪之是为了自由本身”,瓦尔达像拍纪录片一样拍剧情片,使用大量真实环境中的非职业演员,情绪性移动长镜和对特写的谨慎使用是主要视听特色。摄影和用光都很讲究。叙事结构类似《公民凯恩》,打破第四堵墙:剧中人物面对镜头/观众谈话,瓦尔达所谓的“引用”。而主演精湛的演技来自她的“在场”
杂技演员2010-05-16
86
这才是随心所欲的最高境界,跟浪母的莫娜相比戈达尔的娜娜算个毛
欢乐分裂2011-06-22
134
孤独就是无需解释自己的行为,孤独就是沉默至死。
刘文二2009-04-30
123
至少莫娜不抱怨,不伪善,也从不会在别人身上期望些什么。
?Psyche2015-09-20
41
瓦尔达的杰作,年轻的瓦尔达在叙事调度和导演上的功力力透纸背,不愧骑手一名。暂不说这部片子的社会性现实性,瓦尔达用“听说”的方法补充流浪女周围的故事线索使得这个故事就好像《俄狄浦斯王》被传唱,而流浪女之死也如俄狄浦斯本身,切身拥抱了致死的宿命,所以我们应该责怪那个绊倒女孩的土丘吗?
甘草披萨2015-07-09
97
不是因为有这样的结局就叫悲剧了,和任何一种被选择的人生之路一样,不过就是生活的一种状态罢了,子非鱼安知鱼之乐,她活的率性坦荡,并不以为苦;不是定居一地有规律的生活就不叫漂泊了,不管是富贵荣华还是清贫交加,每个人事实上都在天涯沦落,和她并无本质不同
冰红深蓝2019-05-02
69
1985威尼斯金狮奖。纯粹的流浪者,永远在路上的女子,宁可短暂而自由地活,也不愿融入体制的规训中。瓦尔达用伪纪录片的方式和[公民凯恩]剥洋葱式的多视角访谈来拼凑出这位流浪女的生活碎片,并时而将她置于画框边缘。最终,我们并无法真正了解到女主角的内心世界,她更像是一位追求纯粹自由的行动者的化身,虽不能时刻让观者共情接受,但却不断地逼问着虚伪与庞大的社会网罗。在闪回叙事中,角色常常打破第四堵墙,进一步强化了影片的间离效果。引人反思,而非使人认同,是典型的新浪潮影像策略。(8.5/10)
Rema2014-03-14
25
mona的困境也是所有人的困境,走在自由的极限同时也走在寂寞的极限。自认为脱离了社会体系就能获得绝对的自由,然而在其死后,我们仍然只能从社会的层面上来还原她的形象,没人逃得了。【立意挺好的,就是片子略有点儿无聊...
Lies and lies2018-04-10
72
朋友说,Mona倒在沟渠里,是因为那里刚烧过火,很温暖。从大海走向焦土,飘荡的一生。
有心打扰2015-12-03
11
1.直到最后也不知道她为何开始流浪,她的家呢?或许更重要的不是她的身世,而是她选择了自由和桀骜不驯;2.没有谁真正同情谁,各取所需罢了;3.孑然一身才是最终归宿。
米粒2015-04-30
59
不用试图理解他人的生活,那没有意义,也不会有答案。非常漂亮又合适的摄影和音乐
2020-10-06
7
#CC#Agnès Varda TCF.杰作。片名sans toit ni loi,直译“没有屋顶,也没有法律”,以女孩死亡开头,這個穿着黑夹克、长筒靴,如同《拾穗者》里遇到的无政府主义者,只拥有自由,四处露营,搭车旅行,常在乡间活动,“孤独而愤怒”,瓦尔达说,“这是她坚持活下去的动力,为了不停向所有人说不,去你妈的,这也将她引向了死亡。” 瓦尔达用了13个不连续的travelling(推轨镜头),从右到左移动,让整部影片组成一幅肖像画,并采用将“真实的”事件和场所与虚构角色并置的策略,呈现她生命最后几周遇到的人群,以各阶层的人:如移民工人、农民、商人、学者、建筑工和卡车司机,还有社会边缘的嬉皮士等,做了某种社会学层面上的反思,也让法国出现[新贫阶级]这一名词,来看待塑造此类的社会境况。
chrissy2011-08-20
40
她就像一阵强劲的海风,带着一身咸湿迅猛来袭,瞬间扫得万物凌乱,当人们惶然回神,忙着收拾残局,边对她的威力惊叹不已议论纷纷的时候,她早在某个无名的时空里,消失了。——— 《天涯沦落女》尤伦斯 2011.8.19。 女主才18岁,赞!
橙子换马甲2016-04-14
4
原标题完美概括剧情,终于觉得看懂法语真好,虽然四个词查了俩。。从头一次想看到现在拖延了十五六年,不过这片经得起拖延。。绝对自由,绝对无责任无保障,遇见一些善意一些恶意许多不理解,一些有趣的时刻许多无聊的时刻,再也无法回到需要牺牲自由换取保障的生活,只能这样走下去直到跌沟里死掉。。
好大的棉花糖2019-06-29
45
瓦尔达钟情回顾、脸庞、村庄、树枝,是调皮的电台司令,被电影耽误的DJ。 种土豆的哲学硕士、研究树木的教授都憧憬以自由孤独对抗庸常,最终又无法忍受沦落女。退出社会、堕落的懒人即病树,会被锯掉。
brennteiskalt2019-05-21
32
瓦尔达的切入点永远是现实,但她的长处却是虚构,这部现实主义力作则处在二者中间的张力地带。她看似很纪录片式的拍法却暗自彰显着故事的虚拟性:所有关于莫娜生前的画面都是虚构的。现实里与她交错的人都在讲着她的故事,把她造进了自己的叙事体里;而电影则通过虚构的力量给自由流浪的莫娜以完全自主自由存在的权利。一方面镜头正如电影里其他人物一样漫不经心地扫过她的身体,另一方面又特写着她逐步由自由堕入困苦的全过程。最终当她终于死去的时候,虚拟的故事里迸发出了无尽的现实主义力量。
572012-03-09
44
老太太为啥对讲述者的位置这么感兴趣呢?完全通过目击者来推动情节。纯粹的游荡者是对社会最尖锐也最冷漠的批判。活着,但拒绝一切暂时的救命稻草。这种不劳作的流浪在必然自我毁灭的同时,更让遇到她的人感到空洞、犹豫甚至内疚。这到底是消极的抵抗,还是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