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休无止 Bez końca (1985)
剧情简介

本片由几个初看起来并无关系的线索汇聚而成:一个律师本应为因组织罢工而被捕的团结工会积极分子辩护,不幸于出庭前死去,案件交由一个老律师处理。老律师热衷与人争论道德的可疑性问题。那个积极分子在各方面的重重压力下死去。同时,那个已故律师的妻子感到青春的虚空,沉溺于同其他男人的爱欲之中,但肉体的满足并不能代替精神的寂寞,最后在绝望中,她拧开煤气自杀。

麻麻睇2014-01-12
37
双线叙事。一条是难以接受丈夫辞世,自暴自弃甚至援交美国、背叛革命的妻子;另一条是笃守信念,以绝食与当局对抗的革命同志。事实上,坚定的同志最终选择了妥协,而看似软弱的妻子却将革命进行到底,伴随着自由意志与夫君共赴黄泉。官司打赢了,法庭里无人欢呼;妻子自杀了,死者的魂灵却得到了安息。
芦哲峰2011-04-15
41
东欧影片似乎都与政治有关,但是,对比美国政治电影里体现出的情绪化,倾向性和爱憎分明,基氏电影是冷静的、克制的,甚至有些压抑,如同冰的火焰。
神仙鱼2021-11-25
13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怎么从一只苍狼变成了一条赖狗,可能是我脖子上的项圈。」面对老律师的妥协劝告还能义无反顾坚持追求,却在实习律师的坚决就义声中发生了动摇。被宣判「你自由了」,赢得诉讼的所有人却都像输家被困在了原地。借律师/丈夫的幽魂视角凝望两场道德困境,原本坚定的松动求生,原本犹疑的从容赴死;宛如《十诫》的前奏,这里被审视的罢工者,后来去审视众生,一种循环轮回,无休无止。7/10. |道德焦虑/不信任电影
wangzhy2020-09-30
9
Jaruzelski 实施戒严令期间,期望波兰独立的青年人同盟会受审判,工友病逝 Piesiewicz 受激决定用电影对困难时期做最真实的描述。这促成他与基耶共同合作第一部,配乐 Preisner 彼时加入创作团队。前辈 Krystyna Rutkowska 剪辑了这部近乎最后的长片,Allan Starski 担任美术指导。早期摄影搭档 Jacek Petrycki 因为基耶立场不够坚决,拍完就彻底分道扬镳。瓦伊达的「铁人」Jerzy Radziwiłowicz 成为这部作品里的亡魂幽鬼,直指团结工会运动精神的消亡。空缺与苦痛笼罩着 Szapołowska 的女主,凝结成悲伤沉默与无尽绝望。用一个解域化的女人来呈现一个解体化的世界!一切爱欲火焰,回忆迹象最终囚于首尾相衔的死之道线里。
奥兰少2021-10-05
16
基翁的剧情片里,死亡的暗影总是挥之不去,而《无休无止》是最浓重的一部,就像开煤气自杀那个推到炉灶深处的镜头,审视了一个人是怎样在痛失所爱后无可挽回地堕入死亡的。她似乎有很多继续生活的理由:乖巧懂事的儿子、熟识多年的追求者、有意义的事业。但这些最终都没有成为能够让她继续留在人间的羁绊,才更让人感受到至哀的无可纾解。作为《无休无止》的镜像,《蓝》实在太温暖太治愈了。政治的部分如同副歌,在补完逝者形象的同时,也具有强烈的象征意义:对于波兰来说,那个介于理想主义和实用主义两条道路之间的完美可能,已经夭亡了。
Dr.Lecter2011-05-19
21
从这部可以看见蓝的前身,对情绪的探讨和对个体自由的寻求,也表达了基氏对法律这种扼杀个体独特性条文的抨击,但缺少了个体之间的影响和映射,自杀的结尾也有些败笔,毕竟电影是给或者并且想继续生活的人看的
brennteiskalt2021-09-25
9
无法理解,《无休无止》当年居然会因为“不够政治性”而受到批评,一开始就开门见山表明自己已死的男主角很难不被看做是突然死掉的团结工会运动的象征。作为基氏中段转变期的作品,现实主义的法庭戏和形而上的哀悼戏绝非平行发展,而是拥有深刻的联系,连结在无所不在的鬼魂形象里。死亡作为本片里最高的存在,它对生之届的入侵造成了一系列矛盾的事件:被告要取得肉身的自由,就要成为一条拉布拉多,妥协掉已死的自由理想;已经从婚姻中解放了的女人却要封住自己的嘴,加入死者的队伍,获得灵魂的自由。这个时代的波兰,死亡占据威权的位置,尽管题目点明死生间的无限循环,它却如海报上的曲别针,还没咬住自己的尾巴,故而拥有了一切的最高解释权。到了《蓝》里,对死的克服才以全人类大团结的形式完成,而这也是另一种不自由的形式。
了花2013-12-01
15
我也不知道一切是怎么发生的我从一只苍狼变成赖狗是狂风在无情抽打着我脸是仰望天空的双眼露出贪婪的光芒还是身体里袭来的阵阵恐惧的回音侵扰我的灵魂也许是我的项圈一无所有被人遗忘踉呛屈从一只丧家犬主啊请在无声的哀求中割开我的喉咙赐予我自由的生活流泪也情愿(有删减因为字数不够痛苦)
瑞波恩2021-09-22
5
#BJIFF2021#修复版,历史总是惊人相似,观感类似于《蓝》,生命不能承受之轻与重——沟通无效之痛,威权政治之痛,丧失至爱之痛,社会动乱之痛,生不逢时之痛,信仰塌陷之痛,绝望空虚之痛,无止无休之痛……大概是基耶最政治化的一面,但关注点依然是人的精神困境,因为缺少希望,所以有人死去有人出国有人入狱,年轻律师主张要勇敢说出真相,而老律师说只有忍辱负重才能活下去。北岛《波兰来客》说的是类似心情,带有时间痕迹的画质,基耶与普瑞斯纳的经典搭配,此时个人风格已基本成熟。相比最后自杀结局,个人更喜欢《蓝》的处理(重获自由与女性意识觉醒),而此片与《两生花》多少对岩井俊二的《情书》有影响,不过后者留给观者以感动与希望。
Panda的影音2017-11-13
8
⒈如果你真的爱一个人,即使他/她不在了,还是会以某种方式存在于你的生活之中;⒉-有天晚上我醒了,你们房间里亮着灯,爸爸趴在你身上,你们都没有穿衣服,我梦到了同样的事,你们是在干什么?-做爱。我们相爱。因为爸爸的拥抱,妈妈才有了你。⒊“我死了……”的独白开头联想到《萤火虫之墓》;……
粟熙2008-05-23
8
“蓝”的雏形。花絮中收录的基耶学生时代作业“办公室”已显大师风范。
陌上柳随风2021-09-22
3
看基耶夫洛夫斯基的电影就好像在欣赏一曲低沉哀婉的古典乐,那种淡淡的自然情绪流动,贯穿始终。由这部开始,基耶夫洛夫斯基奠定了后来颜色三部曲的风格。 政治和信仰,欲望与良知,曲终人散。
艾弗砷2015-05-18
7
这大概是基耶斯洛夫斯基最伤感的电影了。剧本写在长达16个月的军管的末期,他最绝望的时候,他眼看着波兰人在军队的压迫下都安静下来,这一年多来,所有人都失败了,都放弃了,谁都没有理由指责谁。冒着无法上映的风险,他给政府和团结工会各拍五十大板。从此以后,他再也懒得去拍政治电影了。
朱熠2013-07-31
10
三星半。政治与人性两条线交织得有些牵强,所以从这部片开始,老基不再触碰政治,而专注于人性。
两头烧蜡烛?2021-10-07
2
1.大理石人男主脸部太有记忆点;2.基耶斯洛夫斯基最明显的那部分作者风格与主题初现;3.命运之“偶然”实际是幽灵作祟,这幽灵实际是政治性的多重魂灵;4.被打破的主观视点镜头可以被解释为幽灵视点,但我倾向理解其为对女主意识与“被女主意识/臆想/制造的”幽灵意识的连接,毕竟结构很稳定:仿造女主视点——打破——旁观第三人称视点。
裘笛2015-10-31
3
應該是Kieslowski最壓抑絕望的片了吧....理想(律師)一開始就死了,只能作為鬼魂無能為力地看著。兩條線的發展都很悲觀。結合當時波蘭時局梳理。更能體會其絕望由何而來。這部也是他創作的重要軌跡,可見未來他邁向大師的雛型。此部如果拿日後"藍"做為對照頗有意思
圆首的秘书2021-09-22
4
所以十诫里面的神秘人可能有政治寓意在其中?比起后面的《机遇之歌》这个结尾肯定是略差一口气,两条线索收束感觉都不够充分。不过律师一组人物非常精彩,积极分子在实习律师怂恿之后的转变也有趣。两组人物的连接点是死去的律师/丈夫的幽灵,审判式的凝视之下,道德与背叛就在一瞬之间(多少有点道德强直)。音乐非常棒。一个人要是一辈子能拍一部这样的作品,已经算是很厉害了…
Rocky2013-02-25
11
关于道德和信仰的拷问,仿佛是基耶斯洛夫斯基热衷的。波兰当时的政治环境给了他切入当时社会的切口。结局对现实的无法逆转,信仰的崩塌透漏着他对当时人性的失望,所有人物伤感的情绪凸显了他作品的忧郁气质。手法的略显粗糙,情节上刻意,让这部影片稍显沉闷。
unspoken2021-09-15
3
基耶斯洛夫斯基导演便爱用小景别系列组合,以小画框凝聚冲击与矛盾。政治叙事与男女之爱,始终是彼此重叠错落。看基耶斯洛夫斯基的导演需要填补很多细节。
Virgil2021-01-11
4
在今天(昨天)观看的几部影片的反衬下,这部的观感尤其好。我需要基耶这样的宿命论悲观主义者,看完内心很熨帖,很平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