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斯帕尔·豪泽尔之谜 Jeder für sich und Gott gegen alle (1974)
剧情简介

加斯荷伯(布鲁诺·斯列斯坦 Bruno S. 饰)从小生活在不见天日的地下室里,仅靠稀少的水源和面包维持生命,直到数十年后,早已成年的他才被带离地下室,第一次亲眼看到了外面的大千世界。可是,噩梦并没有结束,他只不过是从一个地狱跌落到了另一个。在人们的眼中,加斯荷伯并非一个有血有肉的人类,只是一个可供研究和玩乐的部件罢了。刚开始,人们对加斯荷伯充满了好奇,并且,这些好奇里包含了某些恶意。渐渐地,对这个无趣而可怜的物体,大家都失去了兴趣,加斯荷伯被送进了马戏团。

几经波折之后,被一名学者收留的加斯荷伯终于过上了平静安全的生活,学者教会了他读写,为他打开了了解世界的另一扇大门。没想到,加斯荷伯对于文明和文化有着异常敏锐和深刻的见解,面对他尖锐直白的语言,被戳到痛处的人类愤怒了。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沃纳·赫尔佐格

费比西奖 竞赛单元奖:沃纳·赫尔佐格

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沃纳·赫尔佐格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沃纳·赫尔佐格

xīn2013-10-15
8
马戏团奇观、逻辑学家的偏执(真理村、谎言村、树蛙)、伯爵的上流社会晚宴、教堂的圣乐布道、头部被打和被刺伤、最后的解剖(所谓畸形大脑、肝脏)都表现出了人类社会的狭隘、陈见和暴力,但最开始照顾他的那家人(小男孩)和后来的老头女仆还是有些暖意。审视人类社会,穿过沙漠来到城市会怎样呢?
圆首的秘书2018-04-08
110
永久入选个人十佳。德国哲学气质打底,探讨人类认知到底有多大局限性。在这个欧洲文明的形式主义达到巅峰的时期,一切看上去都是优雅而理性的,但赫尔佐格却用一个半先知半外星人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复现和解构,他证明了一个事情:豪泽尔不仅没病,而且诚实;所有文明之下,都是巨大无形的迫害和野蛮。
brennteiskalt2019-11-28
73
赫尔佐格的这部振聋发聩之作得益于两件事情。一是在每帧画面里都满溢的怜悯,这种视角平衡了赫尔佐格相当身体性的画面风格。二是男主角在镜头前极强的存在感。赫尔佐格对于以理性为主轴的德式思维方式持反对态度,展现了“教育”和“社会化”进程的失败,其原因就在于“理性”、“逻辑”、“语言”这些东西本身就是建构的。一个外来者先学会了这套建构之后,反倒更能看出其中的虚伪来。
胤祥2012-08-12
95
赫尔佐格封神之作。本片完全是一场康德主义的行为实验。时空直感-语言/逻辑-艺术与宗教,从[黑暗与无声的世界]式的地窖走出的婴儿/成人与“人类文明”的扭结关系在不同层次细致展开。(某些地方大约参考了特吕弗的[野孩子]?)片中那些“先验”的段落都甚为美妙(雾气中的山顶,临终遗言描述的沙漠)
paracelsus2007-12-08
3
岩洞 Altarmia 动物般的声音 猪 从自己的毯子上撤下一小块给一旁的马的小雕塑盖上衣服
冰红深蓝2016-05-08
61
赫尔佐格代表作,获戛纳评审团大奖。对洛克"白板说"的影像诠释,上承[野孩子],后启[象人],马戏展览如温驯版[畸形人]。死生成谜的加斯荷伯,如赤子般孤独纯真,对信仰(神父)、科学理性(逻辑学家)、体面文明(老贵族)的质询。模糊闪烁的梦境,不听话的苹果,雾中朝圣之旅-山顶为死亡,盲者。(9.5/10)
欢乐分裂2006-06-06
58
一个无知而纯洁的灵魂在尘世间的辛苦挣扎,人类异数注定无法长存于世;以“临终之眼”窥洪荒之前或末世之后,不啻是一个上帝派遣来试探人类与预言人类处境的先知,在穿插的泛着古旧色彩的画面中,流露着神秘的梦幻感,的确是“欧洲之谜”。
牛腩羊耳朵2014-12-31
39
从未接受过人类文明“洗礼”的闯入者,却在宗教,知识分子,阶级文化,哲学事项上让人类颇为难堪,我们最为自豪的文明却也像海市蜃楼般遮挡了我们的视界。Vision的视像化片段既诗意又被悲伤,卡农配自然景象真是必备。
[己注销]2009-07-16
37
如果你喜欢《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悲情城市》、《盲山》这类纪实性很强的电影,应该就不难爱上本片了。 这个故事可不是虚构的。推荐一篇很好的影评:http://www.douban.com/review/1029901/
梵高先生2013-04-05
27
卡斯帕豪瑟尔就像皇帝的新装里的小孩 当然本片更多的不是对裸替的人类文明的讽刺而是对人类苦难的无尽同情 迅于《大路》
阿哲系2018-10-11
19
#Birkbeck课堂放映,哇唔。。。预计是年度最佳观影体验。主角以几乎空白的认知状态去接触“文明社会”,迅速吸取信息,发展出独立又不平常的理智和情感,反而看出推崇宗教,理性,文明的这个社会的不合理和荒诞,甚至迫害,如果发展出独立人格后还不能成为自己所愿的自己,那还不如回到洞中去。 个人的思想跟所处环境是有多大的关系(主要是限制)啊,所以要不断质疑,学习,并解脱限制,但前提是以尽量空白的状态去多体验。 最近要成为戏精了,老在电影中看到自己的影子而瞎激动,在英国的生活体验和感悟让我跟卡斯帕尔合一,虽然相比下,吸收速度慢了点。。。
Fleurs.哼哼2020-03-14
19
我在凝视花花草草的时候,我能感觉它们体内阳光与雨水肆意地流淌。 我在对望猫猫狗狗的时候,我能感觉到它们眼神中梦残留的喜怒哀伤。 乃至我看路边被风卷起的塑料袋,听到海水轻抚沙滩的作响。 你,还能看得到,听得到吗? 成长有个同义词,叫堕落。
Siglinde2016-06-05
23
音乐非常好,虽然这个说法会显得奇怪,但镜头中摄入的德国,是我眼中的德国。
刘小黛2011-02-14
14
与世隔绝的孤独,争斗者的受难,世界如此残酷,包容不下你对抗命运的偏执。
墓岛GRAVELAND2017-12-24
8
纯粹主体与"意义"假象。卡斯帕尔是诺斯费拉图的双向延伸,或"生成中"、"已消亡"的阿基尔,拒绝象征的自我僭越,人类史的理想状态,从卡斯帕尔想象界—象征界的滞留转化为人类("科学主义")自身的状态滞留。 "模仿"到"象征"过渡中造型感的俯瞰镜头,自然主义合法地在场:被动的拉康之镜。
白斬糖2020-12-04
7
看赫尔佐格的伦理悖论在本作达到了高峰:你完全被他的精神力量折服,但粗暴的身体感、低劣的摄制和对电影韵律的践踏却在阻碍你更大程度地涵泳在其中。但这不是他的错,因为他立刻可以用这股外星人的天真反过来说:正是你这腔人性的,太人性的眷恋,不仅荒谬无稽,画地为牢,而且叫你面目可憎。而真正的秘密就在这里:我们需要的不是一个破坏者,反抗者和异端,而是一个彻底的局外人,他不是站在我们的反面加深和固化谱系的荒谬,而是现身在陌生的远处,将不成文的羞耻和沉溺霎时照得无处可藏。
JeanChristophe2020-03-08
4
作为真正的德国民族艺术家的赫尔佐格必定始终相信精神的力量,才能用《威廉·迈斯特》式的成长小说体裁创作一部反启蒙的诗剧.主人公来自遥远的柏拉图的岩洞,拒绝承认其外共相世界的实在性,宁愿被关在果壳之中而自视为无限空间之王;那抑扬顿挫宛如诵唱的声音向我们描述着奇观,无疑显明他是一名降临十九世纪的电影观众:在清醒的梦里见证高加索山与茫茫大漠,于暗室之内看见雾中风景――因此不是他有待融入社会,而是世人要准备好接受这慷慨的馈赠,聆听未来艺术的先声.
小易甫2010-02-21
1
一场关于人类自然性与社会性矛盾的讨论。在点缀的温馨之外更多地则是通过一个怪人的单纯,诚实和朴素的唯心主义来直面人类社会的投机,怀疑顽固和强迫的虚伪宗教。套用《逍遥骑士》的台词,"他们不是怕你,而是怕你所代表的意义。"但结尾稍弱,极端路线的赫尔佐格距离金棕榈最近的一次。(4.5星)
米粒2013-08-19
18
设定的确像特吕弗的《野孩子》,却犀利得多。借一个突然闯入人类社会的“野人”之口,戳穿了多少文明的谎言啊。。。结尾太令人难受了。。。这大概又是一个末世寓言
Dionysus2019-09-08
18
赫尔佐格控诉“文明”(历史、文化、宗教、科学等非原始之物)的代表作,以一位孩童般纯真的、来历不明的“野孩子”的视野,揭穿“皇帝的新衣”。片中角色皆是各类意义符号的化身,并不具备健全人格。赫尔佐格其实是一个偏激的人,对原始极为推崇,对“文明”极为反感。(9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