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封陌生女子的来信 Letter from an Unknown Woman (1948)
剧情简介

影片改编自著名作家兹威格的同名小说,由美国环球影片公司出品。

1885年,14的丽莎(琼·芳登 Joan Fontaine 饰)暗恋着住在隔壁的钢琴家斯蒂芬(路易斯·乔丹 Louis Jourdan 饰)。风流的斯蒂芬常把女人带进他的寓所,而年少的丽莎则对那个神秘世界羡慕不已。即便搬走后她仍对钢琴家难以忘怀。当她出落成了一个美丽的女郎,回来寻找钢琴家,并同他发生了关系。钢琴家很快将丽莎如其他女子般遗忘。丽莎生下了他的儿子后来嫁给了一个奥地利贵族。15年后,两人再次相逢,她离开丈夫最后一次献身于这个她惟一所爱的男人,钢琴家如往常一样逢场作戏,并将她很快忘记。最后儿子得伤寒而死,心力交瘁丽莎写了封长信给钢琴家,述说了15年来她从未停止的爱。丽莎死后,悲痛的丈夫要求同钢琴家决斗,在读到丽莎这封感人至深的信后,原本准备逃走的他登上了驶往决斗地的马车……

康报虹2017-05-13
101
你的一生都在追寻更高的高山,而我的一生都在追寻你,我与你素昧平生,我只是那支微不足道的白玫瑰。 P.S.茨威格写的太美了,一切的改编都刻画不出那种深入骨髓的爱。
Moonlight Bae2016-11-10
25
对比下来,徐静蕾那版女主更爱的不计后果。个人觉得徐静蕾那版改编的很好,更有韵味。这版出来男女主演颜美,衣服华丽,似乎比不了了……个人意见
冰红深蓝2015-10-14
49
马克斯·奥菲斯代表作,一部伟大的爱情片。节奏、调度、布光、摄影、剪辑与配乐都登峰造极。琼·芳登将坚贞纯洁的痴情女子演活了-高潮时令人心碎的眼神。剧作上的几处改动甚至使影片在一定程度上超越了原著。结尾幽灵幻影与回忆蒙太奇使人潸然泪下。模拟火车游世界,楼梯运动镜头,白玫瑰。(9.5/10)
桃桃林林2010-08-07
151
暗恋果然是最感人的。与同时期的好莱坞电影比,本片少了很多机关枪式的对白,也让这个电影文艺味更浓了。他对她是一夜欢愉,她对他却是一生所爱,感情的不对等自然就悲剧了。琼·芳登真是美,那种柔弱的气质。路易斯·乔丹也是英俊的一塌糊涂。打算再看看徐静蕾那版
a little mark2012-04-15
68
很悲伤的电影。琼芳登柔弱的气质,楚楚可怜的语气,她甚至都不敢直视男主角,闪烁的眼神就像情窦初开的小女孩一样单纯,不求回报。路易斯.乔丹笑起来也很迷人。不过电影一开始让芳登去演少女时期的女主,看她成熟的“老脸”非要扮少女,尤其是和真的少女站在一起,太突兀。
林||我们谈什么都像谈死!2008-07-25
33
这个改编非常中规中距,个人认为并没有徐静蕾的版本好.
xīn2011-01-24
38
黑白片独有的光影之美,环境(室内和街景)的构图、场面调度都极为精致,那个夜晚的诸多片段连缀在一起也很动人,无论是人、事、景都美极,音乐也恰到好处。痴念与执着,无悔地爱着心中的梦幻泡影,女子在这个世界的悲惨命运却终究贯彻了她是生命主人公的坚持。主观唯心或是对宿命的自觉都令人动容。
李子鲤|Lilith2012-06-02
58
将茨威格小说原作中的作家改为钢琴家其实是很恰当的。因为必须依靠光影声音将这个才气逼人,魅力四射的爱慕对象表象的流光溢彩,才能解释这个女人为何这般飞蛾扑火一般~
荒也2018-02-27
46
用尽生命最后一刻去爱一个风流天才音乐家的痴情和勇敢的十九世纪女子。在琼·芳登从14岁的少女,出落成年轻女性,再到33岁的风韵十足的人妻的逐渐蜕变之下,爱的眼神却始终未变,爱的时间承载在一封纸信里。这本电影最大的奇迹在于,用几近完美的结构,在相同元素的变奏下,再现了他们的一生。
米粒2014-03-13
42
在影院看到效果完美的胶片,如梦似幻。两个主角选得太合适了,琼芳登娇贵柔弱,路易斯乔丹风流又英气,简直就是书里走出来的人。音乐贯穿全片,台词精致又不失幽默。今天最惊讶的还是发现自己完全忘记徐静蕾那版是怎样的了。。。=_=
焚紙樓2016-11-08
34
茨威格的陌生女子是水仙,只配當男子一生中密不可分卻又時刻無視的擺設品,更是小說那些「夢見但也僅是夢見」眾多女子之縮體;歐佛斯卻把陌生女子變成樓梯,儘管步伐走得如斯螺旋迂迴,最終仍踏進男子的靈魂成為回憶,成了有名有姓叫莎莉的only。僅是文字過渡到影像的形式改編?當然不止。
大奇特(Grinch)2009-01-01
35
男人不懂得去珍惜爱他的女人,无形遗骸她,而女人为他付出了一生的代价。这足以让他抱憾终生,回味一生。
九命猫@victor-eyes2021-07-13
12
女主比原著幸福很多了,不再只是隐隐绰绰一股穿堂风,一阵远方传来的乐声。琼芳登把女主三个阶段无数表情演得太真切。普希金的奥涅金是另一种结局。请不要再讲这是暗恋,世上有他妈上过床的暗恋?女主付出的是持久爱的行动,只是在集邮男面前保持尊严,认出她,即看见人群中特殊的个体,才算是有爱,于是这段爱情产生震撼之美。在奥菲尔斯眼里,接受决斗去送死就是男性对爱的献祭了。但,集邮男对情感和事业都躺平的缘由是什么呢?人生太容易了所以空虚?
踢迩达2014-01-03
18
看过的(包括戏剧)三个版本在内最保守的一个版本。除了和年代背景有关,更和当时道德教化的社会环境脱不了干系。本片最大的特点(也是最无趣之处)在于个这个“Unknown“女人的祛魅,毫无神秘感之后也就毫无深情可言。
左胸上的吸盘2021-05-03
7
茨威格有名的几篇小说里,普遍有病理性痴狂的人物,和男主重逢就无法控制自己的女人、周旋在女人间无法控制性欲的音乐家(天知道他对女主说的那些话对多少女人说过了),其实这个故事从音乐家的角度来说,也是一样的。奥菲尔斯的特点清晰,流畅的移动运镜(这种运镜最低限度能强化电影内的空间感,而在这里还添加了对往日优雅时光的怀恋和无法把握的怅惘),精致的服化道,让这个故事充满纤薄易碎的质感——女主拒绝相貌堂堂的年轻中尉(耷拉在背后的军装很漂亮),过程中用了两次马车或人流遮蔽他们接触细节的设计,令你不自觉为女主揪心。女主逃回维也纳终于见到男人,他们开始不停续费的游乐场火车之旅,窗外是画出来的移动风景,这幸福来得这么虚幻。30岁的琼·芳登演技一流,驾驭十几岁的女孩角色毫无压力,终其一生是没有名字的白玫瑰
你压着我腿毛了2018-12-13
9
#第一部奥菲尔斯# 本来也就没期望太高,但看完之后真的觉得,这部电影完美阐释了什么叫 “毁原著”,原著是字字泣血句句诛心,是一篇哀怨婉转的情书,是一个对爱毫无保留极尽坦诚的痴心女子的自白,改编成电影后就成了一部渣男撩妹宝典。 茨威格最擅长的是心理描写,是那种最体现文字功力且难直接影像化的作者之一,拍成电影许多味道都没了。
宇宙2021-07-12
7
#马克斯·奥菲尔斯回顾展# 大光明电影院,4.0分。感觉比起《欢愉》之类更好莱坞了,但是在那个在螺旋楼梯上看着重逢的二人如痴情少女首次失望时男主与另一女人如出一辙的路线走入公寓时,还是能感受相似浓烈的浪漫里同样的薄情(女主那时不懂,分不清这是信里女主的后知后觉还是略显刻薄的全局之眼,总之是有点《轮舞》的似曾相识在里面;头两回也有点节奏上的相似性);而后女主在第三次相见,决绝的她听到男主的浪漫里兼具的应激的浓情与纨绔的薄情(又是在“浪漫”之中)后离开,才有了这封信。读信前的男主还是那个男主,面对决斗准备逃跑,我觉得也很难想象他的痛哭流涕是不是有一个深情的应激;他会不会死似乎毫不重要了,作为一个有点代入感的渣男,会觉得女主的伤寒病亡来得像是她的解脱,不看男主的痛哭流涕还真挺好(不过还是不要死比较好)。
窈七2021-07-13
8
你的一次回眸,是某人期待了一生的守候,哪怕无妄地爱过,也不要你的眉头为我而紧皱,有的人只是在你不知道的角落,爱过你千千万万遍。 奥菲尔斯太适合诠释茨威格笔下的深情,纯洁而不失凄美,在一段关系中同时窥视一个放纵的天才与一个执迷的女子,琼·方登至死纯粹的气质诗一般醉人,只可惜奥菲尔斯限制了个人风格的发挥,让如此经典的故事改编显得中规中矩、无功无过,缺了些名留青史的惊艳与野心,但即便如此也是迄今为止同部作品中最好的一次翻拍与改编。
雪球2021-07-12
2
#大光明电影院#奥菲尔斯为茨威格的小说铺上了一层动人的音乐,音乐的力量始终晕染在整部作品中,斯蒂芬钢琴键下的音乐有多浪漫,这个故事就有多伤感。这不但是文学作品的一次可视化,更是一次视听化。尽管在心理描写的方面依旧不得不求助于旁白,但丽莎冷静克制的声音里却蕴藏着多么大的情感爆发力啊。本片最大的悲情在于,纵使丽莎多么奋不顾身,到最后她于他也不过是一个陌生女子。
godannar2010-10-16
3
把这部电影视为培育火焰的过程吧。电影是纯洁的,但琼·芳登和路易斯·乔丹真的是那命定的一对?也许这世上并没有藏于书中的精灵,但至少请互相爱慕。另一个问题:那些满是尘世污垢的痛苦,被导演无情地隔绝于他理想中美丽温暖的火焰。而我所想要的,是苍蓝的,冰冷的,却能让灵魂沸腾的洗礼之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