擒凶记 The Man Who Knew Too Much (1934)
剧情简介

希区柯克曾两次执导《擒凶记》故事,本片是在三十年代于英国拍摄的黑白片版本。描述一个英国家庭到瑞士度假,从一名垂死的间谍口中知悉一位驻伦敦的外交官将在他出席音乐会时被人暗杀。为了让这对夫妇守口如瓶,暗杀者绑架了他们的女儿作为人质,然而他俩还是去了音乐所。全片混合了间谍片、警匪片、喜剧片等多元化的素材,拍成一部内容丰富剧力强烈的作品,并且微妙地反映了当年一触即发的欧洲政治局势。

纸风筱龙2014-12-30
4
老版中彼得洛的反派形象深入人心。片中光线的运用也很出彩,特别是街道的灯光和脸上的光线突出反派的狠毒。而许多人看过新版后回首老版给一顿对比后差评,时隔22年后希氏的手法和团队也接近完善,新版有全新的高度是再正常不过了。三十年代的枪战片有多经典,看了本作就知道。
lcsun2016-03-12
6
被催眠后的主观镜头惊艳。早期的、随意玩的、不顾虑商业的希区柯克亦令人高山仰止。
豆友2020.4.42020-01-22
第一次看56年的擒凶记就感觉那是一部拼凑之作,特意安排了许多桥段,并且为了展示设计了许多冗长的情节。原版剪辑尤其是前半段,极其精简流畅,完全展现了希胖把控影像的美秒节奏。希胖的电影围绕于一个行动的人而不是一个感知的人。这部后半段是一次失败的尝试,被悬置的身份 ,悬置的行动在后半段因为人质设定变得平庸无味,可见56年的改编在这点上也很失败,结尾警察围攻匪徒大楼,楼上和街角的枪战也是从最早帮派电影移植过来的商业类型元素,可以从这里考察希胖是怎么坚持自己思路的同时逐渐成功商业化的。
易老邪2011-08-30
7
3星,再给彼得洛饰演的反派加1星。
托尼·王大拿2016-10-20
4
总体感觉更像个闹剧,噼里啪啦的,但音乐大厅那场拍得相当棒,彼得·洛更是惊艳。
月球上的小宇2012-09-21
2
刚知道老希拍过两部擒凶记 眞太让人意外。作为80年前的电影,没有那么多后期制作,但老希已经把一个故事有条不紊的讲完了。这就是看他电影的乐趣把。
我不在这2019-08-20
轻微悬疑,大置景大调度,仍能从镜语迅速识别出希区柯克,这次很不同,以前觉得希区柯克完全放不下小资精致,看这部与众不同,糙而且混合着许多喜剧、黑色幽默,从男主的角度看特别小市民智斗版《飓风营救》。Lorre真的是了不起的演员,无比松弛沉浸,表演方法可以说是现在的演员都想靠近而往往不得要领的。人物的那些内心挣扎都很真实必要,紧张得要命,秒杀现在那些情感虚假的绑匪片。大的地方糙,希区柯克原有的人物举手投足这些细节还是无比落实,加上篇幅短,好评!
stknight2010-12-06
1
希区柯克曾两次执导《擒凶记》故事,本片是在三十年代于英国拍摄的黑白片版本。一直想先看这个早一点的版本,但一直没找着,只到现在才找到网上在线观看,画质很差,但还是凑合看了。现在看这个版本感觉比较粗糙,毕竟当时才进入有声片时代,声音效果还是不够突出。比较惊喜的是看到了彼得·洛
大奇特(Grinch)2009-01-01
1
三星半,还是喜欢56年的翻拍版
HurryShit2011-06-08
1
雖然56年版有"Que Sera Sera"、Doris Day跟James Stewart,結局一氣呵成,整體比較成熟,但34年版的Peter Lorre大勝,牙醫這段的趣味、母親"贏回"射擊比賽的首尾呼應設計都是亮點。
疯马2013-02-19
希区的枪战片,一部91min的悬疑片,竟给片尾枪战那么多的时间。这部片子拍于1934二战前,让彼得洛演反派暗示了当时德国的司马昭之心,是路人皆知啊。希区在英国后期的片子基本上是小幽默+麦格芬+国际阴谋,算是个艺匠。到好莱坞之后成熟多了,娱乐性更强。这片子明显是后期配音,环境音效太假了。
AleX2013-02-03
8/10,作为电影来考量已经基本具备了当今同类作品的所有元素,所以说希胖“领先了那个时代”;无孔不入的英式幽默和绅士风度与次世代反派形象同台对飚,邦德和他的对手们一定从中收获不少。
十一伏特2017-10-14
1
这部不同56年版的儿子,是女儿,母女俩都如洋娃娃般好看。大体上还是相对粗砺些,比如合唱的高潮只是短短一小段,不如56版的大场面气势与延时紧张感。结尾处街巷围攻枪战,在22年的马布斯博士、31年的疤面人都有类似,更可能是源出前者,教堂里的催眠也有神似之处。
somnambuleNRR62012-01-03
1
56'版基本就在原架构上添点血肉,排场更大说服力强。后来逃去好莱坞的Peter Lorre,因为接了不少丑角导致他即使扮演反派等严肃角色我都时不时会噗哧。好可怕…
touya2020-10-22
1
我倒是不觉得这部比1956年的翻拍版弱,几处镜头画面过渡非常巧妙,利用光线把情绪营造得很到位,还有我非常喜欢的英式幽默~原版是妈妈懂射击,翻拍是妈妈懂乐谱,音乐会刺杀是不变的影片高潮。演员方面比较可惜,除了Peter Lorre让人印象深刻以外,其他演员都差点意思。
帖拉索伊朵2021-07-26
现在看的话,观感不好,大部分时间都挺无聊。但发现希区柯克其实在塑造人物上也花功夫,他会用一些小桥段让配角很有趣,这里那个打到后面累了想放弃的枪手就是很好的典型。母亲本身是枪手的设置,之前比赛失误,最后关头为救孩子击中凶手这样的设计在那个年代也算很厉害了吧。
赱馬觀♣2013-03-04
https://www.douban.com/people/hitchitsch/status/1859784849/
秦诺诺2012-05-20
“让我们说第一版是一位有才干的业余工作者拍摄的,而第二版是专业人员拍摄的”从影片的排场以及精良程度来看第二版在好莱坞提供的强大支撑下确实显得很专业,甚至连配乐插曲也要专业的多,但是从本质上说并看不出两部片有太大的差别。PS那会连英语都还说不利索的彼得.洛依然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
合纥2012-11-30
相比美国版确实逊色不少,展开不够,悬念设置和推进也没有美国版老练,似乎有一点想塑造彼得洛演的这个负面人物,头上还一缕染发,但相比M中深入人心的变态杀手,这个人物也一下单薄、相形见绌。
马赛克2015-02-09
This is when Hitchcock's career took off and became grandiose. Better than the 1956 remake, though less technically accomplished, in Peter Lorre's sinisterly menacing performance, the climax sequence, and its grim natu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