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崖上的野餐 Picnic at Hanging Rock (1975)
剧情简介

1900年的情人节,沿用英式教育的澳洲亚普利亚德女子学院组织了一次目的地为海茵悬岩的郊游。孤儿萨拉却因拖延学费而无法同行,只能目送好友米兰达和同学们在迈克劳小姐的带领下出发。抵达目的地后,米兰达等四人离队攀岩,被同在悬岩下郊游的迈克尔和仆役埃尔伯特发现,迈克尔对米兰达一见钟情,尾随了上去。

当天晚上,校长收到迈克劳与米兰达等四人失踪的报告。警方马上介入调查,校长为学院名声紧张不已,而萨拉因为失去了米兰达茶饭不思。迈克尔与埃尔伯特攀岩搜索找回了一名女学生,但米兰达仍然下落不明,萨拉在绝望中被校长赶回孤儿院,她选择了自杀……本片根据琼•莱斯利的同名小说改编,获1977年英国电影学院奖最佳摄影奖。

冰红深蓝2020-03-10
24
彼得·威尔成名作。1.“一个没有鬼的鬼故事,一个没有谜底的谜,一个讲述性压抑却没有性的故事”,半途无解的神秘失踪与安东尼奥尼[奇遇]实而并非异曲同工。2.前半部极为出彩:阳光下的澳洲荒野(与禁锢的寄宿学校构成两极),恍若时空中的夹缝(停在12点的怀表,“一百万年来就是为了等我们”的预感);低机位仰拍的山岩被赋上灵魂,群鸟飞掠的叠影;蚂蚁分食面包屑的特写,睡着女孩身旁的蜥蜴;入山爬高后隐闷的背景音,迟缓陶醉的语调;在叠化中脱去内衣束缚...大自然的诡异伟力催眠了我们。3.光天化日下难以解开的可怖失踪之谜令我忆及少时噬咬心灵的“失踪与失踪再现之谜”,一如人体自燃般或真或虚却盘踞脑海的未知恐惧。4.可惜后半段无甚进展,大概也就睡着了几十次吧。(7.0/10)
2010-12-21
43
影片根据1967年琼·莱斯利(Joan Leslie)的小说改编,虽然小说是虚构的,但小说却暗示事件本身有可能是真实的。这部兼具戏剧、神秘、恐怖、噩梦以及梦幻诸多特征的影片不是要探究发生了什么,而是可能发生了什么。
左胸上的吸盘2008-05-17
27
这部片子在威尔早期的作品中只能算一般,太散。当然在所有作品中观察的话,还是不错
欢乐分裂2009-08-27
43
光线就开始变得梦幻般明亮,空气澄澈,女孩们金色如云的秀发在通透的阳光下闪烁着梦幻的光泽,光线柔和得有一种莫名晕眩感,一切都像被催眠般的昏沉;“Everything begins and ends at exactly the right time and place”, 万事万物的兴起与灭亡皆有其特定时刻与地方,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的。
瑶瑶2018-08-05
26
这种没答案的悬疑真让人抓狂,女孩们到底哪去了?日本称这为神隐。中国驴友失踪,新闻报道出动大量人力和警犬搜索也没找到,是被野兽吃了?好像也没有这么厉害的猛兽!还是被坏人拐走了?或是自己远走他乡?或是跌落在悬崖深谷某个无人触及之所?总之。。不见了!而片中提到紧身胸衣也许暗示解除束缚
鬼腳七2014-11-04
38
压抑的气氛,仰拍灰褐岩石与白衣少女,古板保守教育与萌动的性意识和探险冲动,从至美到死亡,不真实的回忆和朦胧感。“有些问题有答案,有些则没有”
takyo2017-02-04
47
女性主义的 太女性主义的 | 冲天的石柱 丝袜 沾湿的鞋 荆棘划破的手指和脸颊 禁欲的 同性依恋的
基瑞尔2018-09-08
12
作为“澳大利亚电影工业复兴期”的先声,依靠深受英国文化影响的古典美、更为大胆的爱欲表达还有彼时对许多人神秘的“南半球未知气息”迅速变成了一个出色的国际电影,后期取得了同规模成功、一些比较重要的澳大利亚制作(比如《失声岁月》)也多多少少延续了这样的风格;再加上Sofia Coppola、Chloë Sevigny包括Damon Lindelof在《守望尘世》等人和作品也收到影响,所以还是文化和先锋意义远远超出了电影本身。少女们眼中的世界、如同蝼蚁一样的尘世还有台词里提到的“仪式”,可以理解成大开脑洞的外星人入侵或平行世界,也可以是中暑、巨石砸下的自然灾害,更或者是一次有计划的逃脱...交织着每一帧如同油画的定格与朦胧,赏心悦目之外,“勾引”观众在观影当中都找到属于自己的结论。
seamouse2016-02-09
14
在墨尔本影像中心,看到三幅反应澳洲摄影捕捉自然景致变迁的剧照。其中第二幅就是《悬崖野餐》,说明文字是装载了特制柯达胶片,以呈现烈日下油彩溢出的画面。剧情和气氛都传递着强烈的神秘主义意象,内景的布景和色彩似《呼喊与细语》,外景的高仰和刺眼似《奇遇》,林间的米兰达则如波提切利之《春》
ztlpoppy2012-06-23
34
70年代的片子如此古典,配乐和服装,加上少女金色飞扬的头发,诗歌一般的语言,轻轻柔柔,最后米兰达脸上的定格美的像画儿,让我无法把他定位为悬疑片
ample2016-03-06
21
前面感知式的神秘比后面追索式的悬疑好太多。“我们可以短暂地任由毒蛇和毒蚁处置”、“一百万年来就是为了等我们”,然后消失的少女们行走其间。摄影机与她们之间的前景布满了草木石块,疑问骤起时便仰拍天空与悬崖,都提醒观众,这个与人物直接对接互动的自然。面对杳然消逝的不安定,我们需要仪式。
能工巧匠沙门哥2011-03-21
41
不知所云的坑爹之作。快进通过。
Clyde2015-09-08
12
进军好莱坞之前的彼得·威尔,专注于澳大利亚的各种神秘事件,《最后大浪》如是,该片亦如是。彼得·威尔在好莱坞混得风生水起,但他最有创意的作品绝对是澳大利亚时期的作品,气质高冷,氛围诡奇。
大宸2010-07-18
14
我喜欢这种充满神秘色彩的影片,当然本片配乐也让我着迷...
岩倉雙葉2022-06-01
2
《悬崖上的野餐》并不是一部关于维多利亚式的悬疑作品,而是从古典时代到哥特的精神(衰变)史,这一进程平行于现代性,因此影片选择了1900年这一时间节点作为背景,对于70年代西方的银幕观众而言,澳大利亚仍然是一个他者空间,留存近代的殖民地想象;另一方面,哥特是对于某种业已消亡,腐烂之物的病态迷恋,但彼得·威尔的读解也不能仅仅将“失踪”描绘为女性意识的觉醒或焦虑,这一概念将自然空间作为一种菲勒斯象征物。相反,地质性的哥特先于人的诞生,Irma在影片后半部分展开了浅层/深层,和安东尼奥尼心灵-地景意义上的“失踪”异曲同工,但导演希望掩盖空间的人工性,却又在另一方面采用作为传统的运动-影像对影像进行部署,尽管《悬》实际上是反悬疑的,仅仅存在的是视觉:古典和怪异合为一体,具身体现在镜头和柔化转场之中。
冲鸭2019-01-04
18
梦幻泡影。墨尔本维多利亚州的Werribee Mansion华勒比庄园1874年,悬崖叫Mount Diogenes(第欧根尼山)召唤着Miranda她们的性欲,用一场失踪宣布维多利亚时代的结束。
mate2020-09-24
17
非基督教背景的观众一眼就能看出少女们明显是被山中的精怪给“神隐”了,没有什么悬疑。电影中明显存在二元对立:基督教、英帝国、维多利亚时代“存天理去人欲”的道德观三位一体,而未出场的异教妖精、澳洲大自然、少女们被压抑的情欲也是三位一体。片中对少女的美貌、同性情欲、神秘消失和自杀的歌颂,目的就是反基督教、召唤异教复兴。这套路太明显了。
UrthónaD'Mors2010-05-29
4
开头和结尾的每一帧都很美,气氛好,看场景和服装师怎样还原一个优雅的时代,片子小隐喻和神秘氛围~最后幻化为天鹅了 d9
ζωήιδ2011-04-19
3
因服装而被ChloëSevigny列为最喜欢的电影之一。禁欲、反叛、绝望、少许百合向、少女美得很,悬疑得都成千古之谜了(虽然重点其实不在破案上,但真想给失忆的胖妞和黑发妞试试催眠疗法,大胆猜测:走在前面的两金发妞掉洞里了,地质老师搭救不成自己也掉进去了、火山口毒气?磁场?穿越?)
火娃2014-08-24
5
6/10。澳大利亚版《探索发现》。反高潮的流水帐叙事,优点在明亮的摄影、扰心配乐以及真实场景营造出的强烈文艺范儿。本以为是类似于《黑水仙》压抑管教下的女性抵挡不住环境诱惑的主题,结果等来的是一场空,导演布下了罗网式的线索却什么也不解答,或许生活就是充满不确定性的,但我觉得在浪费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