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姑娘 La chinoise (1967)
剧情简介

60年代下半期的某一天。巴黎某区。银行家的女儿维络尼卡在一位已同双亲外出度假的女友处借来的住宅里,召开“马列主义共产党”支部会议。房里堆放着一大批小红皮书,墙壁上醒目地挂着一些手写的毛泽东语录。在从北京传来的无线电广播声中,维洛尼卡宣布支部正式成立,并以“阿登-阿拉维亚”的命名,以纪念被法国共产党开除出党的这一同名小说的作者波尔·尼赞。支部成员包括青年演员吉罗姆、女佣人伊沃娜、画家基里洛夫和大学生亨利。维洛尼卡给支部规定的任务是“进行两条战线的斗争”。正值此时,原先缺席的亨利走了进来。他血流满面,是在巴黎大学同法共党员们进行关于中国“文化大革命”的辩论时被打伤的。这使维洛尼卡更有理由宣布她的“路线”的正确性,即不仅不与法国共产党为伍,而且视其为主要敌人……

导演戈达尔醉心于宣扬毛泽东主义,他的这部机敏的讽刺作品激怒了循规蹈矩的批评家。戈达尔当时的妻子Anne Wiazemsky在片中饰演一个哲学系学生,她对校园里的四个毛主义小组成员很同情。他们的目标老是为外界因素所干扰,如招贴海报,红宝书,教条化的颂歌等,似乎总也弄不清自己政治信念的真正含义。他们也不能对实践活动给予任何一点思想上的支持。

戈达尔显然处处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尽管在描述他们的狂热时尽量向革命者的传统风格靠拢。

评审团特别奖:让-吕克·戈达尔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让-吕克·戈达尔

S/Z2014-01-28
275
研究文革,学习如何增强文化软实力和输出价值观:传统文化是不行的,传统文化是女性的,是被观赏、被想象的,像日本文化西藏文化那样,被拿来当做“东方”保护和把玩的。文化是要创造性的,“史无前例的”,文革中的破坏,是打破自己的东方想象。
本位2018-01-30
73
倒不是不能接受夹带政治私货的电影,关键是戈达尔这片只剩下政治私货了,政治性完全压倒了美学。亮点只剩下一定程度上的对左翼思想/学生运动革命的反思/讽刺,但给我一种感觉,在讽刺学生空谈革命的同时自己也是在空谈革命。
Fleurs.哼哼2018-09-17
58
本来还想着就此围绕欧陆和英伦,经验论和唯理论,伏尔泰,卢梭,萨特,福柯来拐弯抹角的滥竽充数一下大革命的圣地。 后来想了想,算了,因为至今我也搞不懂为什么那么浪漫的法国人能做出那么浪的五月革命。 你们依然能在塞纳河左岸喝着咖啡的时候,我们却只能历史和现实不断端着“杯具”。
海带岛2013-03-09
301
漂亮的文艺青年们学毛选搞暗杀拍战斗电影 最后成了被招降的中产阶级 其实 革命这种话语体系 都是有闲的青春才能支撑的
米粒2017-08-07
106
其实这一部里那些本来很经常让人出戏的戈达尔的标志性的跳接、乱配音乐已经得到了最大程度的收敛,只是在前半段的小组学习段落配合了一些,以展示年轻学生关在屋子里就想搞革命的荒诞--但戈达尔不是取笑,是真的在思考左翼思想的未来可行性,这一切发生在68前夕就说明了很多。火车上的对谈很精彩
一只麦麦2011-12-23
149
戈达尔这不安分的左派分子永远这样狂热极端,而他的天才之处也令普通人和其他新浪潮导演难以望其项背。越战泥潭,萨特无望,苏修难堪,一群法国青年将目光投向东方。跳切,絮语,毛语录,三原色,革命就是恐怖,1967一语成谶。
Celestii2017-08-16
44
2016.09.19 疙瘩儿出品,专治失眠一百年,只要五分钟,包你睡得香,睡得稳,睡得久,睡醒神清气爽!看了疙瘩儿,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失眠啦。(还有,字幕君你特么是在逗我么???)
冰红深蓝2020-11-30
103
戈达尔转入政治电影时期的标志性作品。1.对巴黎毛主义者狂热活动的描绘预言到了68年的五月风暴。但戈达尔的激进立场与电影本身又有距离,电影更像是对过着资产阶级生活却空谈革命的青年人的讽刺。这也是戈达尔的左翼电影难以逃脱的内在矛盾,而激进实践又会沦为恐怖主义。2.作为论文电影,手法基本与新浪潮时期相同,五花八门的间离手法,中断声画的黑底三原色字幕卡,对图片和字词的拼贴,声画分离与媒介自指。3.各式自指/自嘲/自批:语言——三原色吃遍天、(演员们)将政治与戏剧/现实与游戏混同、重新把语词看成材料与声音;擦掉一黑板的作家名,仅留布莱希特;直视镜头的摄影师;每次打板瞬间画面都被大叉否定/强调。4.对国际关系的游戏式扮演:国旗眼镜,玩具飞机大炮与超级英雄漫画,红宝书掩体与变形收音机枪,箭射名人照片墙。(8.0/10)
帕拉2014-05-17
39
看着看着越觉得像行为艺术。高达有时候拍电影真的就把演员抽离出电影说是在拍电影,感觉像影中影,很多部都这样。。。
苦味羊奶2017-12-15
45
所以说马克思和毛泽东才是真朋克,漂亮的中国姑娘永远也到不了北京。
蘇小北2012-09-08
20
可貴的在於,不斷地提出觀點又在進行著駁正,整個基調卻是蒼涼的,時代的一次妊娠,帶有陣痛,希望和空虛以及失落,事過后,境遷,人散,茶涼。
刘小黛2010-02-18
11
受不了这政治性的絮叨。不过Anne Wiazemsky很有味道哦
shininglove2010-12-21
29
文艺青年别扯政治~扯了我们也不懂~
kylegun2013-04-25
43
法国左派资产阶级青年的茶话会。将时政与红宝书做艺术解读,使得文革的残酷变成了隔岸观火的荒诞与幽默。戈达尔早期总喜欢用极强的形式主义来进行抽象讨论和拼贴,比如复制了一回《群魔》中革命青年的自杀等等。当时有的西方社论将红卫兵与垮掉一代相提并论,或许也是这些文艺青年误读的激情来源吧
LOOK2017-04-17
21
真正有革命价值的部分还是关于影像与声音的组织策略。戈达尔的色彩审美太fashion。火车上关于关闭大学的对话以及那个结尾,透露戈达尔对毛主义的反讽游戏心态。“革命不是请客吃饭”翻成“revolution is not party”,意思始终差一点。
NVHZ2020-03-22
6
不光共产主义者在演戏,只要是有目光在才存在意义的(包括自己的)。于是爱情也属于此。词语带来一切。爱情来自对词语的误解。“一个词语只意味着它之外的东西”,这是个没办法的事情。戈达尔的青少年也不只是青少年。总是把法语运用地太厉害,难懂。西服废墟玻璃门妓女,硬是要敲门所以造了门。可说大却又不那么大。实际上和罪与罚接近,但不如陀氏。是新了些,手法也好,却也不如。没浑厚起来,停留在喜剧和哲学浅辩论。陀氏年轻人,几句话,人物塑造成那个样子,他的智慧性格理想历历在目。虽然这不是唯一目的,却是一种高度。(这样的瞬间戈达尔倒处处都是,真好的,但是整体。虽然不必是崇高)(也许是因为没点出梦与梦的相同本质,可戈达尔又不可能不明白这点。以为没必要点吗?还是认为世界整个是废墟?像他的电影?是吗?
??2017-12-23
12
好像人们对很多事物的认知都是以装逼为出发点,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肤浅与幼稚,随之而来的又是迷茫和混沌,从这时起才对事情有初步的了解。戈达尔对于现象剖析地十分精彩,这也是由于他从来不急于表态
墓岛GRAVELAND2019-10-01
17
录音机—手枪,摄影机—手枪,与其说戈达尔在进行着一种基于马克思主义的影像述行,不如说他在进行着某种想象意味的搬演——对于中国,北京的想象性政治空间,《中国姑娘》试图在一种微观语境之下描绘宏大的,世界性意志,但这实际上与一种东方主义的西方观望无异,或至少是布尔乔亚与左翼Doctrine互相连接所产生的病变体。 所以左翼,或者说1968年的红色左翼真的要求自由吗?并不,整部影片本身都暴露在一个遥远的,被虚构的父权大他者形象之下,当苏联的象征秩序陷落之后,他们还可以寻得一个匮乏的,以便逃避创伤的空无能指。
王写写2018-04-28
4
一群法国学生拿着红宝书纸上谈兵,还成立了共产主义组织,最终在自杀与分裂中解体。许多跳切去表现思维的混沌,配乐仍是戈达尔式的,间离效果也很突出。戏剧性的是,来年的五月风暴让本片的口碑翻身了。法国学生暑假都是这么过的吗?也忒猛了。
舌在足矣2022-10-13
13
从头笑到尾,分明是一部把法国极左青年黑粗翔的片啊。什么蒙提派森,什么Zucker兄弟,什么周星驰,戈达尔才是真无厘头祖师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