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教徒 La Religieuse (1966)
剧情简介

在18世纪的法国,女孩苏珊娜被迫违背自己的意愿宣誓成为修女。三位上级嬷嬷以完全不同的方式对待她,从母性的关心,到虐待狂的迫害,到同性的欲望。在这部忠实改编自启蒙哲学家丹尼斯·狄德罗(Denis Diderot)对宗教滥用的猛烈抨击的作品中,苏珊娜的美德给每个人都带来了灾难。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雅克·里维特

皮皮兔2019-01-06
31
个人认为这部片子最绝的地方在于女主人公这种极力想要摆脱被当作性符号消费的命运到了不惜自杀的地步的纯真坚定的女性形象正是她无心侍奉的宗教所推崇的圣女形象,这一点在宣誓仪式上体现得尤为明显:誓言中要她为上帝守贞,然而华丽的婚礼礼服却彰显着这个献祭仪式的性意味——多么绝妙的讽刺。
JeanChristophe2020-01-10
20
In memory of Anna. 来自狄德罗原著的对宗教与社会的"控诉"多半都是观众想当然的臆断;所谓影片前半拖沓而结尾加速的说法更是天大的误解. 里维特真正发动了一场叙事的革命:最富戏剧性的,对人物命运起着决定性作用的情节实际上都被隐去了,上一场和下一场之间省略的部分甚至足以再拍出一部电影来,我们仅能从只言片语中做些揣测;可被理性分析的"有理(rational)点"在戏剧时空的连续统内是如此稠密,可与无理点相比又是多么不值一提! 全片一直处于这种跳跃状态,故而整个剧作始终有布列松似的语焉不详之感. 单个场景内动作的剪辑点总被压缩,提前或滞后,造成一种断裂的突兀效果,配乐则带有武满彻似的日本味道(联系《巴黎属于我们》的印度风配乐). 对这部杰作的淡忘是不可原谅的.
Danny2021-01-09
13
想到文本是出自狄德罗的小说,就有趣味多了。狄德罗不仅是百科全书派代表,还是法国大革命里的一个重要人物。法国大革命之于路易十六时期的风格,新古典主义之于洛可可,想来文本无非是号召民众回归一种更具moral(道德感),其实并非是反抗宗教,更多是一种呼吁社会重构道德风潮,回归宗教信仰,对忠贞德行的一种赞美。对照,同时期萨德的《纯洁的眼泪》,就更有对照的意味。总之,电影很好地还原了狄德罗笔下的那种新古典主义的简洁之美。想来在68前夕拍摄这样主题的电影,法国社会处于一种风云变幻时代,当时年代重新对文本的解读,也显得有趣。安娜的表演也让女主显得可信。回归到文本,suzanne这个名字在神话里,也是纯情少女被老男人色诱强奸或者被偷看洗澡的女主,似乎从狄德罗为女主取上这个名字时,就注定了一场道德悲剧。
censored dump2021-01-09
19
影城1厅。4.5/5,字幕机一塌糊涂但片子真棒,一个虔诚到不愿假装calling的灵魂,如何被抛入规训的修罗场,如何以精神的纯真,暴露身为女性的“原罪”——没有成为主体的选择,只能是服从、把玩、训诫的客体。即便从修道院的实体走出,修道院仍然作为隐喻,投射在社会结构,“这件长袍已经深入骨髓了”,这种视野当然是历史性的,所以会有不断的牢笼构图,压抑的室内机位,风声鸟鸣的环境声,以及满篇灰冷中律师出现时的暖色。但安娜又演出了“故事”的肉身,是我看过她最有深度的角色,同时像是异教徒、诱惑者和受难的圣徒(感觉只有阿佳妮能演出来),无人与她同道,因为她试图选择不存在的选项。
超人叔叔2018-09-29
7
同名小说改编 虚伪慈母、变态虐待、不伦禁恋三座牢笼 盟友背叛、笞刑苦难、前路昏暗 被迫侍奉的天主 从来只是教廷禁锢人性的手段;4K修复 部分场景博洛尼亚的调色处理直逼恐怖片
米粒2019-01-11
10
好看,甚至觉得这个时长不是里维特的正常操作,导致最后四五十分钟太赶了,以至于使用了很多粗暴的剪辑让人跳戏嘛,有种写作文洋洋洒洒几大段!准备收尾了发现格子没有了的感觉… 好像还是第一次看里维特如此线性叙事的很“正常讲”的故事吧,最后一个修道院的故事有点御法度的味道,内心的挣扎、信仰的飘渺、突然闯回失联已久的世界让结局成为必然。安娜卡里娜确实漂亮,是不是拍完这个和美国制造就和戈达尔离婚了…
HurryShit2011-10-13
4
Father/father。Mother/mother。加註開場。個人自由。各種權力的施展。wedding gown,修女服,化妝舞會(dressed again!)。收尾加速。難得敘事線單純的李維特…
Peter Cat2018-06-12
8
艰涩的丰收,里维特回顾展快点来。
TWY2019-01-07
11
活生生的一部恐怖片,卡里娜惊艳演出,电影不经意间从一个地狱到另一个地狱,里维特让时间快速地缓慢流动,摇镜中尽是绝望和无力,直到一切的感觉都消亡。
冲鸭2011-01-29
11
他是说,世界上已没有地方适合一个自由的灵魂,想安静地爱上帝是徒劳的。
何阿嵐2016-06-11
15
你以為逃得過不明來歷的掌控,只是逃向另一個更大的監獄,最可怕的是,原來追逐那一種生活也終究得不到自由,當你遠遠凝視深淵,深淵也在凝視你。1960年拍成的作品,到今天看來依然前衛,道德感走在鋼線上,也是利維特很多第一次,彩色(雖然不明這電影為何要顏色),現場收音。後來,他正式走入現代電影
Amushi2011-10-31
Mon dieu, pardonne-moi.
vivi2016-04-13
18
3.5 真觉得狄德罗这部小说该给布努埃尔拍。跟2013版相比,Anna Karina真是完胜Pauline Etienne,其他所有角色都是陪衬,安娜的眼神又纯真又放荡,表演真心赞啊。2013版是配角更出彩,女主太稚嫩。“永远不要怀疑一个真心爱你的人”这句话简直人生最大欺诈之一。
brennteiskalt2020-02-16
12
沟口健二的调度对里维特想必是影响巨大,一镜一景的原则贯彻得十分彻底。《女教徒》这部令人震惊的作品的矛头毫无争议的是指向所有社会的机构。女主角掉入的一个又一个火坑几乎都是她家庭的各种演变,各个神父和修女院长都是父母的各个版本,因此才会被冠以père和mère的称号。以家庭开始的各个社会机构对于个体的欲望无不施以压制,这就是典型的启蒙时期人权思想的着力点。而上帝在哪儿呢?情节里最富戏剧性的段落几乎都在叙事中被省略,一切都好像命中注定,好像是上帝在漠然地耸肩。
UrthónaD'Mors2011-09-29
4
很美~几番挣扎最后还是这样的结果,是宗教害了她吗,是欲望害了她吗,亦或是她命该如此。。。
欢乐分裂2021-01-09
5
4.5;几乎是一部个人史,拍得古典端庄气韵无穷,然而又这般心力交瘁,在屏息凝视中体验又一个禁锢年代「一生的故事」。两段式对比其实挺明显,从被俗世和教会双重厌弃的蒙尘生涯,过渡到欲望和心灵在扭曲环境里的引导,唯一不变的是对自由的渴求,然而「自由」是一个诅咒,一个圈套,一句谶语。 全程令人不安的氛围,几乎从开场的隔断栏杆即预告着终局,恐惧吞噬灵魂,宗教信仰是她的铠甲和包袱。镜头运动满分,画框内的人物走位和景别改变悄然合一,人物的出画入画实现空间的流动,情感关系的构筑与塌毁一目了然。
把球打到台子上2012-10-24
★★★☆
眠去2011-11-03
5
几乎全是远景啊,连张特写都没有
到里斯本看海2021-01-09
2
女主太好看了!
12010-03-28
3
有许多东西未充分表现出来,可能是演技欠缺,也可能是里维特缺乏独特的阐释,技术是正常的,但在此类题材中实在算是平庸之作,无甚夺人之处;里维特可能只想靠结尾来挽救他这部拍得非常短的冗长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