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者 I Compagni (1963)
剧情简介

影片讲述了在世纪转折期间,意大利都灵被压榨的纺织厂工人开始争取改善工作环境,西尼加利亚教授(马斯杜安尼)被社会主义者派遣到那里帮助工人组织罢工和斗争。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阿杰诺雷·因克罗奇 / 富里奥·斯卡佩利 / 马里奥·莫尼切利

赱馬觀♣2012-07-10
3
稍加琢磨你会发现,这场发生在世纪之初的都灵罢工风波最直接的当事者,资本家与工人之间本有机会缓和收场。工人家庭撑不下去心生厌倦希望尽早结束,轮椅老板也出于担心继续僵持下去订单泡汤生意凋敝而指示如真摆不平就干脆答应对方要求。那因何最后演变为士兵开枪悲剧收场?影响事态走势的中间人,即片名所言的“组织者”,出了大问题。一方自然是工厂高阶主管,指标事迹就是羞辱了那位主动复工的西西里男人导致其入狱;另一方当属最大牌明星马斯楚安尼的角色,此公两次慷慨激昂的煽动性演说激化了矛盾!可他并不真正信仰自己的政治理念,介入罢工事态仅在完成组织交代的任务,抵御饥寒与美色的主观意志力甚至还不如普通工人……不管是否认同这种撇淡两头&归罪中间的主题思想,你都必须承认莫式喜剧的非凡艺术魅力使得意识形态色彩浓厚也能特别耐看!
黄小邪2015-09-20
1
影片由大批真正工人出演,并以平光灰空的黑白摄影营造工厂压抑气氛(在南斯拉夫拍摄)。故事历史背景为意大利刚统一不久,有关于西西里、那不勒斯与北部地域性的讨论。在战后意大利经济起飞的60年代,奥米电影《工作》(1961)中那类办公室工作抢手,工厂工人罢工事件迭起,于当时意大利观众并不陌生…
ᠴᠣᠭᠲᠤ?2012-10-04
4
一定要团结起来
大奇特(Grinch)2013-07-25
还是莫尼切利一贯的以喜剧之眼凝视现实中的悲剧,轰轰烈烈的罢工之后还是一切如初(莫尼切利的大部分喜剧结尾都以是失败告终)。与其说是喜剧不如说是悲剧,依靠工人群像的嬉笑怒骂来进行社会批判,颂扬人民力量之伟大,具有整体性的反讽与反思精神。马切罗的锋芒完全被一帮非职业演员给取代了。
苍山古井空对月2023-09-14
罢工的题材,不像爱森斯坦的《罢工》和前几年的《开战》那般有强烈的冲击力和戏剧性,而是走现实主义路线,写实地呈现这群工人的困境,以及罢工的阻力。阻力不仅是资本家的无情,也来源于平民们内心的怯懦、移动摇。对自己人说话飞扬跋涉,面对资本家却唯唯诺诺,争取的权益不过只是减少一小时工作时间和一个小时的午休时间。影片没有全然把重心放在工人罢工和生活困难,也有表现作为组织者的教授的困境,既有生活的困难,也展示了其作为文化人的语言感染能力,一张嘴能带动成百上千的工人鼓起勇气抗争。同时他作为带头人,也不得不承担他人的唾骂指责。结尾的处理相对轻快和理想化,但也没能掩盖灰暗消极的底色,进厂工人的队伍末端是奥梅罗的正在读书的弟弟,相似的命运似乎在兄弟之间传递。
LoudCrazyHeart2021-06-25
1
工人阶级甚至更地下层的短视与愚昧,革命者的勇气与号召。结尾的经典在于,极其简练地描写了一幅“资本家联合国家机器压迫工人阶级和贫苦百姓甚至借刀杀人,但成功激化事件并调转矛盾对象”的画面。意大利人干预揭露自己人民的人性缺陷,也用勇气继续走下去干革命。
Février2020-06-23
1
“When you like something, it's not a sacrifice.”
恰帕斯东风电囼2021-03-19
1
工人,工伤,超长工时,工会与罢工,社会主义者,知识分子,团结与分裂,工贼,军警,镇压,牺牲,逮捕,今天还是在这片土地上重演,这就是悲剧吧
\t^h/2010-09-25
4.5;纠结的片子,各个阶级的纠结。把I soliti ignoti结尾那种模糊的情感放大,搞笑的部分减少,主题再严肃沉重一些就是这个样子了。导演实在是太冷静。BTW,这片应该算群戏,尽管有明星挂牌主演。
Cloud-D-Zoro2017-06-09
1
观影半小时,有点乏味。意大利战后的新现实主义还是比较主旋律的,基本都是一个套路。罢工什么的。观感和维斯康蒂的《大地在波动》差不多。
月窺人2021-06-27
資本主對勞工階級的剝削在全世界都是一樣的,勞工總是需要經過一段漫長的奮鬥才得以有所改善,劇中Mastroianni所扮的教授角色塑造並不算成功,無論教授的背景或在抗爭行動中,編劇似乎都未給他足夠精彩的表現,此非戰之罪也。
石墙2018-05-07
1
个别不参与叙事的小细节更让人印象深刻:“组织者”发现桌上有一个被人落下的面包,刚拿起来要啃,没想到恰好这时有人折回来取,“组织者”一丝不苟地将面包重新包好还给了主人;弟弟不愿意上学,原本担心被父母责骂,没成想却遭到了哥哥的一顿暴打,哥哥打了弟弟之后又牵着他的手一起回家。
合纥2013-11-12
1
除了悲喜结合,嬉戏加讽刺的风格外,这部电影还有莫尼切利一贯的拿手的描绘一个群体,然后再重点抓住人物典型代表进行刻画的手法,悲剧的是主要人物的都没有好下场,死的死,牢的牢,逃的逃,最后小屁孩昂首阔步地步入工厂的镜头真是“悲壮”。很久没有看这么正的意大利电影了!
柏林苍穹下2013-11-13
1
左派文学读法兰西,左倾电影看意大利。
秦诺诺2014-10-23
1
类似这种意大利式的喜剧比悲剧还令人心痛,事实是莫尼切利在说到这电影制造了某种喜感的时候眼眶里都闪着泪光。他还说在校门外哥哥打弟弟的桥段是他最在意的但似乎观众们没怎么注意,这又怎么可能呢,这个桥段和片尾弟弟走进工厂的画面前后呼应是影片最重要的点,孩子们才是社会不公的最大受害者。
Clyde2014-07-21
20世纪初一场罢工运动的肇始、组织、发起、波折、结局,工人群像,历史印记,颇具史笔的一部影片。虽然是一出悲剧,却不失意大利式的幽默。
(๑⁼̴̀д⁼̴́๑)2018-05-29
4
第37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原创剧本提名
幽灵不会哭2013-06-24
非典型的Mario·Monicelli 电影,但在严肃的剧情展开之中,导演也不忘记插入娱乐喜剧的桥段,影片的群像刻画非常成功,特别是对工人们的不同性格不同生活的描写,带有很强的新现实主义风格,但对主角教授的刻画却感觉有些不够。
无限风光在险峰2022-12-01
无聊
吹风散步2013-08-04
莫氏典型地意大利安式喜剧,一群人试图把工作时间减少一小时来提高生活质量的罢工运动,可惜大家并没有准备好这场战斗,最后以失败告终。马斯楚安尼被淹没在一群非职业演员更真实的演技当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