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业会考 Bacalaureat (2016)
剧情简介

罗密欧(阿德里安·蒂蒂耶尼 Adrian Titieni 饰)和妻子玛格达(莉亚·巴格纳 Lia Bugnar 饰)结婚多年,两人共同养育着女儿艾丽莎(玛丽亚·维多利亚·德拉格斯 Maria-Victoria Dragus 饰),漫长的婚姻生活令罗密欧和玛格达都感到疲惫不堪,对妻子早已经没有感情的罗密欧唯一的指望,就是将艾丽莎送出国留学,希望她能够尽早离开这个陈腐不堪的国家。

让罗密欧没有想到的是,艾丽莎竟然在会考前夕遭到了陌生男子的袭击,手臂受伤,导致她在之后的考试之中发挥不佳,为了不影响艾丽莎的前途,罗密欧不惜一意孤行贿赂官员买通阅卷老师,全然不顾妻子和女儿的感受,殊不知,这一连串的举动,令他坠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之中。

主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克里斯蒂安·蒙吉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克里斯蒂安·蒙吉

最佳导演(提名):克里斯蒂安·蒙吉

最佳编剧(提名)

最佳外语片(提名):克里斯蒂安·蒙吉

最佳外语片:克里斯蒂安·蒙吉

最佳非北美上映影片

哪吒男2016-12-19
271
这部电影就像电影里的那个女儿,优秀、诚实、自律,但是不太招同龄人喜欢,得出国才行。
一只麦麦2016-05-19
227
蒙吉果然稳准狠,再次用影像匕首刺破罗马尼亚一系列社会问题:升学压力,高考走后门,医生受贿,治安堪忧,人情冷漠,婚外关系,太中国了。不似旧作432凝练精悍,而用大量旁枝末节拼起一个焦虑中年男人形象,展现如何在这样环境中苟且生存。没一点废料,自然光手持长镜代入感强,主竞赛最打动我的一部
嘟嘟熊之父2016-10-30
167
有点失望,感觉像在看阿斯哈法哈蒂。一个控制狂父亲,和一个绝望主妇母亲,场面调度和音效设计依然是亮点,但台词铺得太满,各种细枝末节令人分心,像是所有人物都约好了集中在这几天表明立场袒露心迹。最主要还是核心事件的力度不足,这点上和四月三周两天没法比。
米粒爱肥内裤2016-05-19
58
本届#戛纳电影节# 少有的扎实杰作,蒙吉把达内秒成渣渣啊,这片完全可以原封不动移植到中国。
小土豆鸭2016-05-20
567
透过妇女关系窥探了整个罗马尼亚社会。爹跟女儿说的那些话,我爹也曾经跟我讲过。如果这一代努力的根由,只是为了下一代逃离的话,那该是个什么国家啊。
小A2016-05-19
202
杰作!滴水不漏的剧本,拍出了我的心声,我差点看哭。如果我有孩子,我真的不知道怎样教他既要诚实地生活也要遵循游戏规则。剧本牵涉了若干条并行不悖井然有序的线索,结尾非常有寓意。影片没有任何一处是我不喜欢的。
zitsunari2016-12-17
318
不要再说这很中国了,片中的医生,或者一次别离或者达内兄弟某些片的主角们之所以让人移情,是因其身陷道德选择的困境时仍有强烈的自省能力,而很多中国人行恶时是不以为耻的
Mumu2016-10-29
180
社会主义血缘就是你说发生在中国或者中国导演拍的我也信……
影志2016-10-30
25
“我们是怎么变成敌人的,你还记得吗?” 毕业会考都不算什么,背后的人心人性是人生更大课题……祸不单行, 万劫不复,但比《狩猎》还是有较大差距。
桃桃林林2016-05-20
112
我们都是一点点被改变,从一个事件引出多个事,被揭开的社会一角,最终引申至深层的社会问题,蒙吉这部片子关注的是更近的当代生活,相信很多人也会更多共鸣吧。
亵渎电影2016-12-14
62
他要讲的其实不是事,而是整个罗马尼亚社会的某一面,呈现一种生活的状态,什么都点到即止。蒙吉的发挥很稳,足够让人满意了。
米粒2016-10-17
38
剧作一如既往地滴水不漏,父女关系刻画很真实,很多台词都有真切感受。不过蒙吉拍成这样也只能算是水准内发挥,对社会的观察感觉反而不如前作。而且今天突然想到剧情有巨大漏洞:欧美的学校都可以轻松申请到延期入学的,女主这种情况完全可以先入学再补考,既然走关系,怎么这一步都想不到...
帕拉2016-12-20
20
每一个人都是好人,这个社会却不是个好社会,到底哪里错了?蒙吉的剧本将一张严密人情社会关系网铺开,破洞的恰是毕业会考的女儿,她是打碎这个网的希望。[B+]
蜉蝣2016-12-17
17
电影很好,很私人性质的不喜欢。不喜欢这样太稳妥的电影。
皮革业2016-05-21
20
中国人看会很有通感,因为表层是人情社会造成的压迫感,深层是齐奥塞斯库政权不散的阴魂,这个暂且还涉及不到。叙事技巧极为纯熟,通篇没废话,压的人透不过气。
胤祥2019-12-02
12
2016戛纳最佳导演奖,罗马尼亚新浪潮两大宗师的终极之战以蒙久获胜告终。其实早在出片单的时候我就预言蒙久有奖哈哈哈果然。这次蒙久延续了他情节剧化的路子,不过终于换回男性视角(并且是单一视点),故事时间也算比较短(一共5天)。情节上有些法哈蒂化(信念[不是信仰]与利益的冲突作为核心矛盾),巧合也是用得太多了。视听上还是让步观众了,本来视听也不是蒙久强项(不过那个追疑犯的长镜头真的是cue自己的[432]里丢胎儿那场啊哈哈)。对罗马尼亚的绝望和吐槽让很多中国观众心有戚戚焉,几场辩论都写得很精彩(很多豆瓣评论实在是想象力太丰富了)。结尾长镜头的剧作和实现都实在太狠了,可以打满分。
西楼尘2016-11-24
20
看见不守秩序的人,孩子只懂得掷石子表示愤怒,而一场毕业会考则是教成年人如何去做。人生准则是线,投机取巧如同鱼饵,现实的洪流里只看谁能钓上奖学金这条大鱼。电影真实得令人胆寒,掐准的是人性共通的命门。公园里孩子插队游玩、医院里男人优先换肝、学校里女儿延时会考,孩子的疑惑叩问每一个人。
陈哈2016-12-14
113
把人蛋看碎的一部片。最精彩一幕:妈妈反对安排女儿考试“作弊”,高尚地说那不公平,爸爸问你有别的办法吗,妈妈说没有。爸爸:你明知道你没有办法,又不愿意承担责任,因为你知道我会解决的。妈妈:公平是需要代价的,我可以承受这代价。爸爸:你能承受得起是因为我都处理好了。
风间隼2017-04-23
12
出轨、行贿、渎职……主人公被放入一个个道德困境中锤炼,然而归根到底,91年满怀爱国热情的回归或许才是一切遗憾的源头,让人无法不心生同情,并时时联想到我国。编、导、演的技法都很精湛,难怪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