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 (2015)
剧情简介

在日本侵华战争的八年间,至少20万中国妇女被迫沦为日军的性奴隶,也就是我们经常提及的“慰安妇”。在影片2014年开拍之时,中国内地仅剩22位“慰安妇”幸存者。当光阴慢慢划过,时间抚平伤口,这些经历了常人无法想象的磨难的老人们,如今又身在何处,过着怎样的生活,经历着怎样的悲喜忧乐?

尸口2017-07-08
10377
关于应不应该拍这个问题,没有记录,最后真的会变成从未发生过。记住并不是为了带着恨,只是有一些东西不应该被遗忘。
陆壹肆2016-09-21
7205
被将近结束时的一段话打中,大意就是,早知帮她们跟日本政府打官司不会有结果,就不去打扰她们了。其实,不管是去打扰她们,还是不去打扰她们,我都能理解。只是记得尊重她们,尊重她们的疼痛。她们不是被八卦的对象,也不是国家间唇枪舌战的武器。
DONT_BOTHER2017-08-07
4935
对她们的正确称呼是<二战期间被迫充当“慰安妇”的受害者>。
撒马尔罕守门员2015-12-11
2058
题材很好,但是这部纪录片几乎没有成形的故事,以大量空镜头表现情绪,对内容进行碎片化的罗列,而挖掘不深,镜头语言上的调度目的太过于显著。虽然知道拍摄很难,但是纪录片毕竟不是写调查报告,必须作为一个成熟影像展现给观众。
SUNTORYYYYYYYY2017-08-13
1237
哭成傻逼 你们来看阿婆 阿婆就很高兴了 突然好希望 人生是有轮回的 突然好希望他们下辈子能像我一样 是被爸爸当公主宠大的 然后旅游路过日本 也能露出愉快的笑容 好心疼那个70岁因为日本身份不能结婚 还被弟弟所讨厌的爷爷 我们总喜欢把自己的无能为力发泄在别人身上 哎
字母君2015-12-11
1289
同意“抢救式记录”的说法,初衷值得肯定,但这种题材光以情动人还远远不够。 动不动就以各种漂亮(却做作)的空镜串场,开始还是因受触动而落泪,中段起基本都是因为哈欠了。“去苦难”适得其反,内容单薄隔靴搔痒,素材组接无力,没空镜就成了个短片访谈录。“唯美”的制作思路其实更接近剧情片,然而呈现出的效果却更像一场以慰安妇老人为主题的摄影展。同样是拍采访,得学学人家王兵的力量是从哪里来的。
草乙2017-07-08
11806
可能成为这些老人最后的影像了。不谈技术,这部纪录片本身的意义值得五星。
清鬼吟2017-08-04
8229
没资金,采访人数少,资料缺乏,能拍已经是勇气。这种题材,还想组织得多丰富多显眼?打分低的是多专业呀!!!一堆评分低的说些白痴都知道问题。还有一个说没准备好!准备好,老人都走了吧!无论如何,伤疤都在哪里,不是谁去揭不揭的问题。不然老人跟他们说谢谢,不跟你们这帮脑子进过期豆瓣的人说
千寻|Scorpio2017-08-13
971
今天只剩下8位了。如果说吴京的电影代表的是个人英雄主义和群体效应的民族主义膨胀感,这部大概是个人和群体的耻辱记忆。如果说吴京宣传他是卖掉房产才拍成电影,这部是靠32099名观众的众筹。这部电影不需要任何煽情,不沉重不悲痛,展现的是老人们最后的生活。她们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小众的人。
懒猫戏花枝2017-08-01
667
存在价值远大于自身内容价值的片子
天马星2017-08-15
182
有些人说不喜欢影片太多的空镜。相反我倒是很喜欢这些空镜,悬挂时钟、黑暗孤灯、飞翔鸟儿、滂沱暴雨,这些空镜不仅舒缓了影片压抑的情绪,更让观众发散思维深入思考。这不是一部苦大仇深的纪录片,这是一群坚强老人的生活写照,致这些可爱的奶奶们,我们会铭记历史铭记苦难,更会珍爱生命珍爱和平。
大脸猫2016-12-30
6054
我个人很欣赏导演的镜头语言,不掺杂过多的个人见解,没有试图把国家的灾难强加给个人进行“升华”,也没有过多感情的宣泄,零碎化、生活化的呈现,描述的近乎是二十二个普通老人的晚景。这也就够了。
亵渎电影2017-08-17
384
看这样的电影,感觉很神奇,我在一直默默的提醒自己不要太理性,不要去分析评价它,只去倾听就好。感觉自己看的不是一部电影,而是去参加了一场行为艺术,看着老人的生活,本能地难受感动。片尾看着32099人的众筹名单升起来,电影本身怎么样都已经无所谓了,它的背后承载的意义,早就不是一部电影了。
Ashen one2017-08-03
5697
这部电影所承载的意义大于电影本身
鱼更2017-07-08
368
摄影很美,材料安排令人摸不着头脑,几乎看花眼了才在最后的鸣谢名单里找到自己名字2333
2017-08-28
70
其实也不是为什么她们的生活环境如此糟糕的问题,中国农村老人的生活环境普遍就是如此糟糕。二十二之下,还有许许多多不被看见的人啊。
朝暮雪2017-08-15
61
日本人欠她们一句道歉。
俟河之清2017-07-09
4988
《二十二》比《三十二》更为平淡 但又觉得原本就应该是这样 这两部片子的意义在于 让人们“不终日怨恨,但一刻不忘” 她说:“之前记者来了好几次,都没跟他们说这个” 她说:“谢谢你们” 这两句就是对郭柯导演团队的认可 将她们带进公众视线 让人们了解并正视这个群体 谢谢你们
桥山小野姬2017-08-14
129
这么敏感的题材上院线我是吃惊的。然后更吃惊的是同行小伙伴很反对这类题材被大众看到。看完后斥问“为什么他们(纪录片工作者)就不能隐秘一点呢?!”。嗯。突然发觉是观众的要求使得社会纪录片只能走地下路线呢。就好像只有对subject的无知才是尊重人家隐私,才能体现大国人民的豁达慈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