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战 Zimna wojna (2018)
剧情简介

故事开始于1949年的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刚刚结束,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对立抵达了白热化的状态。维克多(托马斯·科特 Tomasz Kot 饰)是一名音乐家,他正在筹建一个青少年民族音乐演出团,靠演出传统波兰歌舞来输出国家的文化,制作人伊雷娜(阿伽塔·库雷斯扎 Agata Kulesza 饰)和监督官员卡奇马雷克(波利斯·席克 Borys Szyc 饰)也参与进了这一计划中。

一个名为祖拉(乔安娜·库里格 Joanna Kulig 饰)的女孩吸引了维克多的注意,虽然卡奇马雷克并不认为这个身世复杂的女孩是参加演出团的合适人选,但维克多还是义无反顾的认定了她。随着时间的推移,两个人坠入了情网之中。

最佳导演(提名):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最佳摄影(提名):卢卡斯·扎尔

最佳外语片(提名):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主竞赛单元 最佳导演: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电影奖 最佳导演(提名):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电影奖 最佳摄影(提名):卢卡斯·扎尔

电影奖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雅努什·格沃瓦茨基 / 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电影奖 最佳非英语片(提名)

观众选择奖

最佳剪辑

最佳导演: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最佳影片

最佳编剧:雅努什·格沃瓦茨基 / 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最佳女主角:尤安娜·库里克

最佳男主角(提名):托马斯·科特

最佳外语片(提名)

最佳欧洲电影

最佳外语片(提名)

电影长片最佳摄影:卢卡斯·扎尔

金卷轴奖 最佳外语片音效剪辑(提名)

最佳外语片

最佳外语片

最佳外语片(提名)

最佳外国独立电影(提名):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电影部门 最佳摄影(提名)

电影部门 最佳外语片(提名)

最佳摄影(提名):卢卡斯·扎尔

最佳外语片(提名)

最佳外语片(提名)

年度外语片

技术成就奖:卢卡斯·扎尔

年度导演(提名):帕维乌·帕夫利科夫斯基

年度电影(提名)

年度女主角(提名):尤安娜·库里克

最佳摄影(提名)

最佳外语片(提名)

最佳摄影(提名):卢卡斯·扎尔

最佳外语片(提名)

最佳摄影(提名)

最佳外语片(提名)

最佳外语片(提名)

最佳摄影(提名)

最佳非英语片(提名)

牛腩羊耳朵2018-05-11
639
那一边的风景更好,可哪一边的风景都不属于我们
西楼尘2018-06-16
402
浮在水面唱歌,心脏变成石头;跃上台桌跳舞,钟摆扼杀时间。走远又折返的亲吻,重逢不分开的誓言,当你爱上一个人,时间不再重要。跳进波兰的湖水很冰,我是取暖的篝火;东德边境的西风很冷,你是吸不断的烟。有过两个孩子,杂种唱盘和害羞小孩。孩子拍了部电影,纪念父母在冷战的世界里谈了一场热恋。
米粒2018-10-08
188
两个极为相爱的人,最终只能用告别的方式拥有彼此,还是因为一个可以为了爱情可以把自己变成另一个人,戴上面具永远地在异乡生活,而另一个无法容忍看似自由、小资但实质是消费自己的文艺生活,在这种情况下爱情带来了更多折磨。其实说到底,两个人决定在一起、共同生活,为了各种琐事争吵、摩擦,表面上看起来是许多个人选择的差异,但实际却是政治与价值的观念不同;在这里刚好放在五十年代的波兰、东欧、法国,个人的选择、命运与政治大环境形成了互文,让本来听上去有些老套的分分合合的爱情故事,多了时代与历史的色彩。有为了爱情选择未知的“自由”,更有认知“自由”的虚伪之后对爱情的重新认知。很美的电影,短而精悍,歌舞加分
桃桃林林2018-05-11
274
叙事上其实是个挺套路的,情节剧一样的东西。但是影像实在太突出了,在大银幕看这种黑白摄影,真是视觉享受。另外,女主表现也非常出彩。
2018-10-30
161
还说这两个作逼只适合像牛郎织女一样每年只见一天,真的在一起后绝对过不下去,没想到最后居然给我殉情了!二十世纪后的世界里我只能接受日本人殉情,其他国家的人不适合这么作逼
哪吒男2018-10-27
225
“到那边去吧,那边风景更好,”然后一阵风吹过。社会主义培养皿里有苟且,资本主义浮华森林也有虚伪,在东西方逡巡,歌咏百变,永无安宁,理想生活永远在彼岸。
丁一2018-11-01
21
《廷安日常生活中的历史》——“每当廷安革命釆风秧歌队唱到“黑不溜丢花,献给共產黨”的时候,群众们都爆发出热烈的笑声使劲鼓掌。开始以为是演出精彩,后来发现不对,群众们笑得蹊跷,于是请教民间秧歌老把式,才知道‘黑不溜丢花’那是一句恶话,专指男女下半身。于是把这句歌词改成了“哎哩美翠花,献给共產黨”~
LORENZO 洛伦佐2018-05-11
101
爱在冷战进行时,一部优美动人的爱情史诗,最后的“献给我的父母”直戳泪点。前半段像[芳华],后半段则让东西两极对垒不断来回撕扯这对恋人。然而“heart”民粹最终破碎在彼岸,真心却回到原点得到永恒,太美太心碎。
唐小万2018-05-14
67
艺术性高于剧作,影像很突出。男主弹《幻想即兴曲》的时候我鸡皮疙瘩都起来了,喜欢帕夫利克夫斯基这种专注拍80多分钟电影的导演。19.1.18资料馆重看 l'amour sous la lune
陀螺凡达可2018-05-21
36
对比前作《修女艾达》算是飞跃般的进步。
谢飞导演2018-11-12
172
波兰《修女艾达》的导演的新片,依旧是冷战时期题材、黑白影像,作者感十足。导演也六十多岁了,十几岁就离开波兰到西方定居,近年返归,连续拍摄铁幕时期的作品;他对历史与个人,时代与艺术把握得如此准确、成熟、独特,让我们这些有过相似历史经历的创作者们,佩服、感叹不已。
喵尔摩丝2018-05-11
53
一段关于爱的简单旋律,不管被变奏成民谣亦或爵士,演奏者应该知道,总有一天要曲终人散。无畏近乎勇的人类,不但不信命,还要和通天铁幕,搏一搏谁更坚不可摧。当然会有人说,玉石俱焚的爱情,多么圣洁高贵,但请原谅悲观的我,在这曲爱的悲歌里,听到的只是两个孤独的灵魂在吟唱老无所依。
胤祥2018-05-11
92
#Cannes71# 波兰版「芳华」?开头半小时歌舞团实在太棒了,社会主义如何建立自身文化的所有问题几乎都在里面了……后面的不作不死终于作到死就显得不够那么好,加上摄影上对「修女艾达」的自我重复,终究还是9分。但能把一个情节剧拍得如此格局和风格着实让人赞叹。
亵渎电影2018-10-23
40
波兰版的【芳华】,如果硬是要拿来对比的话,你就知道人家这位导演有多么高级了。即使是1:1.33的画幅,导演在玩构图的同时,还照样用镜头来交代人物关系,传达情绪,在叙事,而不是只是把画面拍成美美的明信片,把一个狗血的爱情故事拍出非常作者化的美感,个人风格上非常有辨识度。
南悠一2018-05-11
32
1:1.33画幅有限空间里,将人像特写下沉,真正会说话的影像。故事单纯按照时间线讲述,亦轻亦重,故关键的扣子就是最后一笔是否震撼,留下余味。当下,新冷战苗头撕裂东欧和中国,旧故事,却是新思考。肯定是我的个人年度十佳。4.5
影志2018-10-29
17
“到那边去吧,那边风景更好” 既是历史的冷战,也是感情的冷战。
欢乐分裂2018-10-29
14
3.5;黑白光影绝美,精致熨帖的视听语言,以个体的半生颠沛情爱追逐反射宏观视野的世界冷战格局,感情的温度与政治气温同步跌宕,意欲构筑个人生命与爱情的史诗,但放置于近乎失焦而空白的时代背景,着实有点顾此失彼;终生的交错痴缠浓墨重彩、蚀骨浓烈,特别喜欢第一场演出成功后,人群中互望的视线匹配,那一刻与最终的结局呼应,定格成最美的风景。
寒枝雀静2018-10-26
21
D / 假如说这一套语法在《修女艾达》里还能给个体人物的内心宇宙开辟些许凝滞的空间,那么在这宏大历史背景下的作品中它几近完全失效。人物与时代的联结在辗转的文本意图面前溃散无遗。一切影像的灵光都只是短暂的碎片式流动,长久的是两个僵硬的人物按照琼瑶剧该有的所有逻辑让观众毫无共情地瞎蹦跶。所谓的留白更像是无以填补的剧作发展空洞。《江湖儿女》的运动感都比这丰富多了。
把噗2018-10-20
14
精致的摄影式画面创造出深度的体验感,挺神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