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船而去 (2023)
剧情简介

独自生活在运河边农村的老太太周瑾(葛兆美 饰)突然被确诊脑瘤,漂在外地的子女不得不回乡照顾。大女儿苏念真(刘丹 饰)在上海经营留学咨询机构,正在经历第二次离婚,她坚持要给母亲最好的治疗;小儿子苏念清(吴洲凯 饰)是个四处漂泊的导游,他支持母亲放下,接受无常。在死亡面前,周瑾寻找着精神的归宿 ,苏念真和苏念清在不断发现母亲秘密的同时,正与故乡失去最后的连接。

亚洲新人奖 最佳编剧:陈小雨

亚洲新人奖 最佳影片(提名):陈小雨

竞赛 最佳剧情长片(提名):陈小雨

凹凸2023-12-10
241
最好的那档处女作。虽有生涩之处,但格外真挚细腻。或许是导演拍纪录片的经历,对中国家庭关系的洞察非常深切,捕捉到了疏离又亲密的拉扯,以及每代人各自的困境和无奈,但又并未将这些编纂成强烈的戏剧冲突,而是将它们散落在日常对话中。这些细枝末节所传递的普适性情感,又能够击中不同世代和不同地域的观众。(问了导演阿清的角色是不是gay,导演回答说是开放命题,留给观众解读。)
苟活。2024-04-12
189
看完觉得阿清是gay,翻短评区发现真有人问过导演,导演说取决于个人理解。这个回答也真好。其可贵是把一个很可能是少数性向的人拍得像个“普通人”(做到这么简单的事情为什么对大部分顺直男导演来说这么难?confused),这个角色有和主流格格不入的地方,然而这个格格不入又完全不构成什么重大的事件,直男导演拍gay就该拍成这样,要么不是你的题材你别碰。而从另一个角度来解读,他不是gay,只是单纯拒绝性缘关系,一个人也能过得自洽,同样是非常不落俗的处理。这个角色塑造得比阿念好。
淘金汉2023-06-12
170
锅姨的演技是不错的。导演稍微有一点点嫰,但是整体还行。给个建议,用浙江本地方言配音,最后稍微剪掉点,成色就会上一个台阶#2023上影节
大奇特(Grinch)2023-06-12
215
是一部诗电影,导演的审美、视听意识均属上乘,强调“道”的观念,美术和摄影则由“诗”的观点出发,看到了一种气韵。雨季水乡,凝重愁绪,船是连接故乡(祖辈)与城市(儿孙)的枢纽。时代发展,传统断裂,船已被车取代,年轻人奔赴远方,与根系的交集就断了,失根的一代精神飘零,无处安放。外婆身体的衰落,使“家”的概念一再打碎重组。作者未把答案说太满,但点出了心归所处即是故乡,都会找到新的认同。ps,几位演员的表演也是生动又自洽。
马德发2023-06-12
174
不要怕船小,不要怕浪头高。用力啊用力,摇啊摇啊摇。
Disneyboy2023-06-13
186
反正比主竞赛的片子好看
张劳动2023-06-12
153
让我思考什么是家,什么是归宿。乘船而来,安静离去。在技术层面,扎实稳定的叙事,在保留少年气的同时,会有三十岁不到导演的成熟,这也是很难得的。 田园将芜,胡不归。 万玛才旦导演是导演在青葱计划时的导师,当字幕里出现他的名字时,也好感慨。
南悠一2023-06-18
110
或许导演太爱外婆了,情感很饱满。为了营造情感,技巧既有效果又拖累叙事,糟糕的时候真的很糟糕。音乐使情感呈现得太直接,故事却又很含蓄,剧本很笨很浅,全局视角让情感的力量无法集中。另外,电影需要用视听画面交代信息,而不应过度依赖对白和情节。希望导演将来试着用镜头完成创作。
圆首的秘书2023-07-17
133
4.5 目前FIRST主竞赛里最好的一部,支持拿个大的。导演有审美,编剧有技巧,演员有交流,摄影美术有水平,很流畅,很自然,很难得。感觉还可以再慢一点,也许会更迷人。
次等水货2023-06-12
125
很厚重很真实的一部电影,家庭成员之间的情感羁绊,有前史,现在和过去紧密相连,有因有果,人生观也好。干净利索的小老太太,质本洁来还洁去。
葵靥向海2024-04-12
97
电影没有回避中国千千万万个家庭中那些老年人、中年人甚至是青年人面临的各种生存困境,但它妙的地方是不会为了去表现困境或痛苦的真实性而去“特写”或放大痛苦以博取共鸣。它是很江浙沪的体面式的,是点到为止的,是小桥流水的舒缓的,是可以令人得到放松与安心的。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总是麻烦不断,自己还会给自己加压设限,或者被周围外部环境“审判”。但其实我们不需要总是绷紧神经,绝症治不好那就不治了,葬礼不隆重操办那就不大办了,培训机构办不下去那就把它关了,人到中年没有成家就没有成家了……最重要的是“心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来处和去处,一家人在一起才是幸福的,但每个人依旧要找到自己的路。没有飞机有火车,没有火车有轮船,没有轮船有小舟,家可以在我们心里也可以在很远的地方,愿我们每个人都能“一叶扁舟也过万重山”~~~
lucas流窜地球2023-06-16
110
哭了两次,第一次是父亲的信, 第二次是母亲的船。 非常喜欢电影里那种蜻蜓点水、侧面交代前情后事的写意笔法,尽管没有提及,但似乎几十年的家庭史成长史都已经揉入了情结之中, 所有的纷争,都有其来龙去脉。 舒适,平缓,从点滴细节里切入生活的温情和无奈,难得的是讲述生死,亲情的拉扯,而不悲苦。 但稍微有点无病呻吟,始终有点美化,情绪不太到位,男性角色(特别是儿子)的戏不太好。。。。 台词配音有时候觉得不够自然?
一只麦麦2023-11-15
66
FIRST居然没拿奖吗,很喜欢这部,朴素且真挚地探讨了离乡和死亡命题。纪录片出身的导演很好地克制了自我表达的欲望,没有刻意煽情,镜头非常干净利落,信息量也是蜻蜓点水地给,却能把这一家及其周围人的人生画卷缓缓铺陈开来。结尾的超现实部分也可以缩减一下。刘丹演得很好。捉个虫,为什么电影字幕总打错“渡过难关”这四个字呢。
大上海红牡丹2023-06-13
83
有稚嫩的部分,但在新导演里已经很优秀了。
阿龙2023-06-17
57
这么有诚意的片子可不比那些大导的故弄玄虚之作值回票价?导演的审美水平很高。全程被影片吸引住了,娓娓道来,风景浓郁,很棒。最重要的是,对咱普通老百姓而言,他考虑了观众的接受度,把养老、生死这样一类有深度的话题展现得很有趣,一点不枯燥。这么好的电影,编剧也很牛逼,一看编剧导演是同一个人,必须火。支持这样有才华的创作者是咱们每位观众的责任!
连城易脆2024-04-13
35
本着支持本土艺术电影,支持新人导演,支持全艺联今年专线发行的首部作品的心态,大老远跑到文化中心包场看,当然如此高的评分也的确引起我的好奇。 但是看完后我真的感到诧异,看到大家满屏的溢美之辞让我怀疑自己的眼睛?,诸位是因为同单元里其他片子太不正常了于是矮子里拔将军吗? 因为自己就是江浙人,所以片中的普通话台词和表演感都让人有一些出戏和违和。我也好奇的是本片跟《春江水暖》相同的是为啥年纪最大的奶奶反而在说非常标准的普通话? 还有这类通过家人去世讲述家庭关系且带有在地性的文艺片这些年真的好多,严重同质化,比如片尾的梦境和超现实主义镜头恨不得在节展里俯拾皆是。 这样的电影缺乏市场都不是说小众不小众了,而是颇有家庭私影像的感觉,大家看这样的电影究竟图什么呢?哪怕单论摄影,也就中规中矩吧。
星竹2024-04-12
32
看的时候恍惚三年前的「小伟」,所以还是那句话,在中国的院线看这么一部小体量艺术片太过奢侈——原来我们也是可以这么拍人的逝去的。轻盈不轻浮,伤感不煽情。人生终点前的母亲还是体面安排好生活起居,守夜船里的一夜温存故人的爱恋缱绻,透明的城乡边界让人心驰神往,蒲扇和绿色的被子隔着荧幕能嗅到干净的气息。事业危机的姐姐奔波在学校—丈夫—母亲—债主之间,还要抽空批女儿的作业,召回追梦的儿子,处理讨要好处的亲戚,再次给我感觉在大部分社会场景里的女性就是用尽全力在“维持”,医院的那一幕把我看哭。后半段的划船,造船,梦中的过桥,都拍得极为诗意,弥留与梦境间的回头与惊醒完成了导演缺憾的弥补。能看出电影的资金不够,很多画面和混响在技术层面有优化的空间,但这终是一部能让人体会死亡之轻之乐的电影,是一部好电电影。
朝阳区妻夫木聪2023-06-13
24
#SIFF25# 其实有不少僵硬的时刻,但是比较难得地撷取到了一丝生活的真实触感,某种程度上或许是拜导演此前多年的纪录片和独立影像的创作经验所赐,新导演的稚嫩在这个片子里或许不算劣势。不露声色地去讲一些家庭的、个人的疼痛记忆,淡淡的,虽然谈不上特别钟意,但是观感还是蛮舒服的,影像质感也还不错。个人感觉人物的背景可以深挖一点,外婆的“童养媳”经历、小儿子对于自我存在的认同危机等等,这些东西其实可以做得戏剧性更强一点,但那样的话整个故事可能也会变得更沉重了吧。
银敏悲2023-06-13
79
看完久久没有离座,得消化一会儿。
自大又缺少包容2024-04-13
32
竟然是导演首部作品吗,完全惊艳,故事,摄影,音乐,各方面我都很喜欢,缓慢流畅叙事节奏,水乡的细腻,船只的意向,前后轻轻拨开的伏笔,唯一感觉可以更好的是,如果阿妈可以说方言就更好了。开始关注导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