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情简介
瑞贝卡(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饰)是一名战地摄影师,整日穿梭在世界各地,越是危险的地方,就越能吸引她前往拍摄。某日,在一场自杀式炸弹袭击中,瑞贝卡受了伤,就这样,她放下了照相机,远离了战场,回到了丈夫马库斯(尼可拉·科斯特-瓦尔道 Nikolaj Coster-Waldau 饰)和女儿的身边。一直以来,家人都无法理解瑞贝卡对于工作的热情,这一次,他们希望瑞贝卡能够彻底的和这份危险的工作告别,重新回归家庭。
女儿要写一份关于非洲的报道,于是,瑞贝卡和她一起来到了肯尼亚难民营,让两人没有想到的是,武装分子袭击了难民营,而瑞贝卡竟然选择丢下女儿,去拍摄难民营混乱的场面。马库斯再也无法忍受瑞贝卡对工作的痴狂,他命令瑞贝卡离开这个家庭。
评委会特别奖:埃里克·普派
美洲大奖(提名):埃里克·普派
宗教人道奖 特别提及:埃里克·普派

1
三星半 闷片佳作 题材讨巧 女性猪脚增加戏剧性和冲突性 家庭与职业的探讨

19
北欧冬日阳光很暖,喀布尔很冷。对做战地摄影记者的她来说,有一个温暖的家不够,她说我不擅长生活。“我希望那些每天喝着咖啡打开报纸的人能够看到这些受难的人们,有所感觉,有所反应。”和大女儿两场戏不错,营地对话,车内对峙,S拿着相机对着她开枪般猛拍。Binoche五十岁眼角眉梢的皱纹这么好看。

2
拍俗了。

这个算不算是浪漫现实主义那?

感慨万千

1
老妈心中有雄鹰,奈何家人觉悟低。编导是瑞典人吧英语台词写得很外国腔有点影响剧情深度。PS 尼古拉一直这么帅....

9
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值得尊敬的?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有意义的?生命的价值在哪里?又如何才能平衡人生中最重要的东西?敬佩她的狂热,她找到了生命的意义,哪怕因此而需要舍弃一些东西。另:战争永远是罪恶而残忍的,而罪恶被揭示才能被遏制!

还是有些力度不够,虽然镜头很美,但是某些地方设置的仍然比较俗套。比诺什的表现赞,表演浑然天成,为影片加分不少~

10
用生命记录生命的人,真是很矛盾,这样的工作无法与家庭平衡,但分开也解决不了问题,不如给予支持,成就她,她只会在女儿的枪(镜头)下败下阵。摄影不错(突然觉得兰尼斯特好帅)

比诺什可是我超级喜欢的演员。在这部电影里,她是一位战地记者,用照片记录残酷的战争,用微小的行动改变着世界。家人的不理解,其实是一种关心和担心,丈夫和女儿只是希望她能安全地回家。

5
他们举起枪炮射击手无寸铁之人,满眼都是怒不可遏的信仰;她端起相机瞄准饱受蹂躏之地,满耳皆是源自于心的呐喊。视死如归的墓坑女人、挂扣炸弹的圣战少女,正在被记录与警醒。远方是无法妥协利益矛盾的战区,近处是无法调和取舍矛盾的家庭。战火绵延万里,一千次的快门抵过凌迟子弹,道不出一句晚安。

1
战地女摄影师跟拍人肉炸弹 经历爆炸后回家休养 丈夫无法忍受她一次次用生命去冒险 她需要在家庭和工作中抉择 想起了前段时间被ISIS处决的jp记者 他们对家庭是自私的 鱼和熊掌不能兼得 家人不理解 只有亲生经历过才明白母亲的选择 一种使命感 将世界遗忘的地方 用镜头笔头呈现出来 崇高敬意

比Louder Than Bombs好多了

2
I'm not good at being normal.

叙事节奏有点快,转折无力,女主角在后面被赶出家门后独处的表情表演呵镜头似乎缺乏变化,那种蛋疼的选择的感觉完全没出来;配乐做的像《羞耻》OST那种风格,具有强压迫感的连续不断的声音很能表现思维状态和受困的处境;与其用那些故弄玄虚的画面,还不如多几个对准主角发呆的长镜头。

1
谁活得容易? 没有。

1
开头好 讲家庭的篇幅太长了,烦比诺什

6
挪威人拍片为毛主角是爱尔兰人?还找个法国人来演?拍得也做作。

1
@上海电影资料馆

1
虽然可能是虚构的,但肯定有原型。请看普利策奖的那本《见证历史》,我觉得从这本书里就能找到原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