纽伦堡的审判 Judgment at Nuremberg (1961)
剧情简介

讲述二战后在纽伦堡提审德国纳粹计划的法律关系者,三个被告提审的原因是给犹太人施行断种手术。担任主审判长的是美国人赫鲁特,他主张其中两个被告无罪;而德国司法部长亚林克竟对此事保持沉默,但检查官罗森上校却激烈的指责被告,因此三个人展开激烈的辩论。审讯继续进行下去。而美国的高级官员们希望能在审判中获提德国所犯罪行的良好证明,因此对审判施以极大的压力,但赫鲁特坚守法律的正义立场,给予了最公正的判决。在宣布判决结果时,只有亚林对赫鲁特审判长的态度表示赞赏。

最佳男主角:马克西米连·谢尔

最佳改编剧本:阿比·曼

最佳剪辑(提名):弗雷德里克·努德森

最佳导演(提名):斯坦利·克雷默

最佳影片(提名):斯坦利·克雷默

最佳女配角(提名):朱迪·加兰

最佳男主角(提名):斯宾塞·屈塞

最佳男配角(提名):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黑白片最佳摄影(提名):厄内斯特`拉斯洛

黑白片最佳服装设计(提名):让·路易

黑白片最佳艺术指导和布景(提名):儒道夫·斯特纳德 / 乔治·米洛

电影类 最佳导演:斯坦利·克雷默

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提名)

电影类 最佳女配角(提名):朱迪·加兰

电影类 最佳男配角(提名):蒙哥马利·克利夫特

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男主角:马克西米连·谢尔

电影类 最佳促进国际了解电影(提名)

冰红深蓝2015-05-21
68
律政片中的翘楚。星光熠熠的卡司和精彩至极的辩论使得这部三小时的黑白片毫不沉闷,对历史的还原、对法律、战争和伦理的思考都不乏深度和密度。摄影和调度也是高水准——封闭空间内的长镜头和快速推拉。马克西米连·谢尔凭本片加冕影帝,名至实归。(9.0/10)
卡列宁的微笑2009-05-28
63
形式和内涵都很丰富。形式方面,封闭空间内的法庭戏拍得多姿多彩、恰到好处。内涵方面,涉及到战争责任、司法程序、战后和解这样几个重要问题的思辩,让人思考很多东西。
LOOK2020-07-21
23
必须吐槽下对白。一开始还装模作样,德语、英语轮转着说,后来就全英语了,但演员又都戴着同声翻译的耳机。德国演员突然会说英语了,庭上说勉强理解,庭外,德国演员互相之间也说英语,真的就太假了。一般的电影就算了,但这片涉及到对德国文化、纳粹第三帝国的理解,全英语对白,尤其是伯特·兰卡斯特的台词,好像是在看莎剧。这事的祸根,是好莱坞英语帝国主义,还是北美观众文盲太多,字幕都懒得看、看不懂,真不好说。
艾弗砷2013-09-01
63
太精彩了!一个人的行为既符合国家利益又符合现行法律,并且他出色地完成了他的工作——合法地应用和执行法律的时候,他是有罪的吗?这部电影的厉害之处不在于它提出了上一个问题,而在于暗示说,美国对德国的援助可以改变审判结果,也就是改变法律的效力。面包与信仰啊,太讽刺了。
欢乐分裂2012-06-05
90
每一个试图说服世界的人,最终无法面对的仍是自己;每一个堂皇的理由背后,都有无数黑暗滋生;每一场战争的缘由,无它,唯利益权势的争夺,无数炮灰只是官方数字。精彩辩白,群戏过瘾,难以定局的审判。
lara2012-08-20
42
内涵太丰富深刻的电影了,对于这些在二战时期执行纳粹指令的法官们的审判简直就是伦理两难的经典案例,是心有良知还是机械盲从,尽管并非亲手握着屠刀,但基于文明的基本准则恶行终究难逃其咎。然而个体的渺小在巨大的国家机器的运转中显得如此无奈和悲哀,哪怕是再聪颖和正义的人都沦为杀人的武器。
brennteiskalt2012-04-29
38
这几乎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一部法庭戏,胜过十二怒汉很多。作为室内戏,镜头内调度很有水准,尽管我对急拉急推镜头非常无感。剧本给这片打下极为扎实的基础,从表面的台词到叙事结构再到深层次对于法律道德和政治的审视,都是苦心之作。所有的表演都及准确!谢尔出彩是必须的,几大配角亦十分耀眼。
左胸上的吸盘2018-12-20
19
“这是我们时代的困境”,技术上倒不显眼,除了几次突然的推拉摇移,镜头整体偏稳,打光始终透亮,灰度适宜,画面基本是为呈现言语而存在。它选择了纽伦堡审判中针对德国法官的部分,在极特殊的背景上,将法理放置在国家主体和国际利益上进行讨论,电影里的美国主审法官最终选择不顾美德两国的国家立场,不过他终身监禁的判决在冷战诉求上注定无法实现,在庭审戏之外,还安排了主审法官与德国军官遗孀的交往、美国军方和政府对军界检方的指引两条线索,第一条线稍显生硬,主要是提出谁该为战争和灭族行为担责的问题,第二条记录了政治对于法律的约束,整个剧情能感到美国对德国的怀柔,结合剧中对冷战的叙述,我觉得存在对冷战政策的批判性立场(并且形成了有趣的自反)。演员们的表现精彩,尤其德国小律师,反应快情绪足,是这部庭审戏中的口才担当。
中场自由人2019-05-29
29
纳粹党在二战中最大的罪行就是对几百万犹太人进行种族绝杀,针对这一罪行,辩方律师的理由是,这些罪行并不是坐在被告席上那四个人犯下的,因为他们只是完成他们的工作,而是整个世界对希特勒的纵容所犯下的罪恶!在很多时候这都是坏人为自己脱罪的最好辩词!一件事情是错的,所以执行者也是有罪的
掉线2014-08-19
6
【A-】和十二怒汉对比之下颇为有趣,一个建立人物关系靠剪辑,一个靠镜头调度。演员演技大爆发,舞台剧味道十足。扣人心弦且引人深思,以及那首出现的恰到好处的Lili Marleen 。
Février2012-01-07
14
【www.youtube.com/watch?v=GagXIYvnY1s】"But to be logical is not to be right, and nothing on God's earth could ever make it right!"
Mr.Raindrop2010-09-28
66
不管审判时形势如何变化,不管结果如何,德前司法部长简宁的陈述表明了只有知道自我忏悔的民族才可能真正重新崛起,那种希望靠遗忘过往的苦痛度过余生的个人想法,无法使一个国家长盛
Panda的影音2020-01-23
34
首席法官丹·海伍德:在那样的环境,人人会犯罪也不奇怪。想象一下,人们都不会忘记,人的扭曲仅因为政治,背叛友谊和忠诚、谋杀孩子,都可以轻易的发生。在我们的国家也都有。尽管说着维护国家利益,一切都是如此。在拚死相搏时,最好的方法就是借刀杀人。但国家不是岩石,国家不是个人的,它有它自己的利益,国家在困难时更难维持。面对全世界人民,让我们坚守我们的誓言:正义、真相...还有人权的价值。
東郷柏2016-03-01
26
8.5/9 此纽伦堡非彼纽伦堡 个人命运在国家机器前永远是渺小的被动服从的 读越多的二战史以及政治史就越是厌恶政治 也越是确信政治史一切的悲剧与罪恶的源泉
PECO2022-10-10
5
精彩的辩驳!!最后的判决也许在一方面是对“平庸的恶”的反拨吧,客观发生的一切无法被取消,如果因为“良知”与“无思”就能被原谅就不存在所谓“暴行”,而是受害者自己愚蠢与有罪。显然为了保证我们自己不要成为那个倒霉的有罪的受害者,我们只能放弃“恶”的自由,为一切无论出于何种原因的恶接受属于自己的那一份处罚。但另外的问题是,我们可以对过去负责吗?且不说一切宏大艰深的理论在当下琐碎的事情(比如今天吃的饭里有虫)面前都不值一提,难道有人接受惩罚就可以摆脱“永恒轮回”了吗?结尾的英文字幕(如果我没理解错)说这些被审判监禁的人都无一在服刑,那么纽伦堡审判的这位法官又要有何种罪名?我们一旦有了阵营,就有“平庸的恶”的风险(或者说必然),除非绝对正确。伟大,光荣,正确……
Fleurs.哼哼2018-12-13
2
在英伦脱欧,欧陆阴霾四散(法国暴乱,其他国家极右抬头),中东继续战乱,毛熊背后使坏,剩下两大国掐的正起劲的背景下,通过影像去回顾几十年前大战初愈,世界格局雏形,颇有意味。 相比于抽丝剥茧,层层逻辑推演得以昭雪的刑侦类型,庭审片更能从宏观上站在全人类角度去反噬和反思。《控方证人》,《十二怒汉》,《M就是凶手》《大卫·戈尔》等在道德与法律间建构和透析,而本片和《因父之名》,《知更鸟》,乃至《辩护人》则因为时代背景的加持,有了更夯实的基底去高屋建瓴,俯瞰人心。 也时不时会想到阿伦特何其“平庸的恶”,怎么说呢?公平正义乃至法律都是相对的,大是大非前还是要站在善良一边。
大约在冬季2019-08-16
5
学历史,学哲学的人必须看的电影,谁没有罪呢?在二战结束几年后,美苏很快进入了冷战,美国为了反共,不仅在欧洲审判放水,在亚洲也与日本二战战犯合作,美国的道义又在哪里呢?孩子和女人又有多少是在冷战中死去的呢?本片拍摄的时间是冷战的中期,所以真话难能可贵!
Alain2018-09-15
8
一部从主题落地到表现、将技巧融汇于内容的完美之作!令我从集中营录像开始哭到休庭。三个小时极富戏剧张力,高潮迭起,庭内庭外交叉进行张弛有度;室内场面调度出色,人物站位和视角暗合情绪和心理,运镜既有旋转长镜头之整饬流转,又有猛推镜头之奇崛惊异;人物形象皆鲜明立体有血有肉,尤其在兰卡斯特身上表现出了先抑后扬变化的层次感;涉及法理、情理、反战、爱国、政治斗争、道德良知、集体无意识的罪恶等等多方面的主题,且完美交融毫无生涩突兀,抛出诸多引人深思的矛盾,直抵复杂人性之曲径通幽处。
醉梦·聊生2015-11-05
3
影片看似审判的是二战余孽,实则叩问的是全人类的心扉,纳粹定的律法规定有种族污染,残忍杀害数百万人,按说该法创制者、执行者、维护者皆难逃其咎,但大多数人仅仅听命,忠诚己国,根本不晓恶果,而盟国同样纵容了屠戮,这罪该从谁的身上谈起?
?⛓Nemik2023-04-02
看的时候觉得很多地方感觉不可信,比如四个被告的case一起听取证词一起被辩护?感觉是为了电影形式和戏剧化进行改编。还有很多时候觉得哇你这么愿意理解德国人果然西方中心主义。还有Feldenstein case里怎么能这样对待作为证人的另一个案子的受害者呢?忽略古旧的地方,得到古旧电影诚恳的表达。电影提到美国法官的优生学判决、美国投放原子弹等,感觉还是很有勇气的。勇气的背后是“世界观学到深刻的一课”,和现在相比能反思也是一种现在已经缺乏的自信。看到wiki上说电影在电视上首播的时候被当时的Selma游行直播打断。也许我还是对过去理想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