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故事围绕着一男两女的三角恋爱,一个无业游民的知识分子,却有两个女郎争相爱他,一个是年轻护士,以美妙的性技巧和情色笑话令他得到感官的满足;另一个是徐娘半老的女友,却供应他的食宿。他们以为享受齐人之福,三人大被同眠,结果搞得大家痛苦不堪,最终一个试图自杀,另一个以结婚作为回心转意的条件,筋疲力尽的他只好向婚姻投降。
费比西奖:让·厄斯塔什
主竞赛单元 评审团大奖:让·厄斯塔什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让·厄斯塔什
LOOK2014-05-01
67
洪尚秀一辈子都想拍却拍不出来的电影
炯之2019-01-09
26
大概是现阶段最不愿意看的一类电影,无休止的情感问题、知识分子的宣泄、哲思的抒发让人甚是疲惫,这是某种语言构建美感的电影,成于语言也会困于语言,抽离了情节甚至是运动的纯语言电影会让人越来越疏离,无法理解这些让主人公痛苦的事情究竟如何影响了他们,总是在两段感情中纠结执拗于具体的选择,于我来看只是某种甜蜜的烦恼罢了。
白斬糖2022-02-03
11
一部永远不会向前迈出一步的电影。母亲也好,娼妓也罢,她们都是某种吉尔贝特“之后”的产物,甚至配不上用你我相称,她们不是女性,而只是女体。如果非要描述在五月风暴以后,新浪潮还占据着什么位置的话,那它的含义便只能是“原地打转”,与60年代的奔跑和迁徙恰恰相反。70年代的皮亚拉数度场景变迁,无一不死于循环;《出局》中的巴黎人埋头深耕细作,却幻想破产,殊途同归。也正因为新浪潮便意味着被落在原地,固执地、守旧地、懒惰地守在零落的这一侧,我们这一些从未追上现实,总是被自我磕绊兜转的人们,也必将一再回到新浪潮中来,这便是为什么与电影有关的一切,其实最终都与新浪潮有关。灾难之后,面对一个逐渐恢复秩序,又不再有迹可循的世界,现实是各自逃生,对革命和良心仅剩的缅怀便是不得动弹,任凭时间夺去所剩的一切。
bloom2019-01-04
21
真奇怪,第一次觉得利奥德长得和于佩尔一模一样,这个没有从68中醒过来的年轻人没有财产、抵抗一切价值、在咖啡馆看书、可以和两个女人做爱却也谈不上很想做爱。可能因为他前所未有的瘦,显出了一种法兰西式的寡毒和脆弱,上女妆和自我剖述时很美。利奥德在说,“母亲”与“娼妓”在听,他们都肆意随性,却又满腹心事,带着存在主义的哀愁。Eustache客串的应该是那个偷轮椅的艺术家,仿佛暗示了一种潜伏在旁的目光。三人聚首之后的一段室内,面孔在黑暗中出镜入镜,不觉得是摄影机移动,反而像是漆黑宇宙中灵魂的漂泊。
张锵锵2013-07-18
16
四小时大闷片,看完我脸都黄了。母亲与娼妓是导演对于女性爱情观的两种定位,一种是神圣的被爱的需求,一种倾向于自暴自弃。为了渲染气氛和放大细节而将片长拉伸到四个小时,展现了导演力求文艺的美好愿望,但是,那些看过的人你们真的一边哈欠连连还一边觉得棒极了么?
米粒2016-03-10
17
坐了整晚伸着脖子看了将近四个小时,和角色们一起筋疲力竭。想想大概要的就是这效果。法国人拍恋爱真是一绝,当语言无法表达感情时,就来一曲香颂吧。新浪潮小王子有两个女朋友,一个跟老妈似的包养他,另一个整天只想上他… 别问为什么,里奥就是这么有魅力
欢乐分裂2011-08-27
7
长篇累牍游离于外的宣告扯淡,所有的意欲享齐人福最终会水月镜花
沈念2021-12-17
4
厄斯塔什对角色的刻画好细致,而且他很擅长发掘演员/角色的魅力。我从来没有喜欢过利奥德,他演的很多角色都是那种絮絮叨叨、自命不凡、用情至深(自我陶醉)的渣男。但是在这部里我切实地感受到他身上的光芒,并为之动情。亚历山大望着维罗妮卡唱歌,望到她都不好意思。随后他像要掩盖什么似地放起了广播,又口不择言地说了一堆无关紧要的废话。最后他说起那枚五月革命的催泪弹,说起他对死亡的恐惧……那时他的眼神和嗓音真是动人呀,充盈着难以名状的情感温度。这部拍对话的方式我也很喜欢,比如维罗妮卡和亚历山大在咖啡厅有一场对话用了许多演员直视镜头的正反打。我感觉此处的间离效果是双重的,似乎人物们既不是在对彼此说话,也不是在直接对观众倾诉,而是被抽离、悬置到了一个无人聆听的虚空。对话时大量长时间的单人特写也有相同效果。
路德喵2010-10-25
12
3個多小時……影評號稱是新浪潮的終結片…順帶劇透之男主角是法國文青一枚,普哥+古典音樂愛好者www
而這位導演老兄Eustache的狂妄和真誠一如浪子高達。
圓2008-05-17
17
坐在戲院三個多小時不停看錶,但問我電影好不好,我會答,好好
小慢2006-09-05
1
将近4个小时 要有耐心
大奇特(Grinch)2011-07-01
62
亚历山大的下场讽刺性印证了片名:对他来讲,女人不是母亲便是妓女,这观念使他成为第一受害者,既不能长久包养又不能永远做情夫,痛定思痛之余结婚乃是解决之道,但是面对浪荡成性的人来说,结婚意味着告别青春,面对残酷的现实。
TWY2020-06-14
9
【#2000】永恒的电影。作者?新浪潮?风格化?一切都消失了,这是独白的电影,一切都幻化在只属于镜头前这三个人的时空里,片长庞大几乎被忽略不计,因为速度感与空间的严谨是如此顺滑,刀锋般的淡入淡出,永远不拖泥带水地为一切作出注解。
圆首的秘书2022-05-03
4
直率又轻盈。直率在于,厄斯塔什完全不吝于批判其他电影,极尽讽刺之能事;对三者共处一室这样的场景也绝不避讳;完全不惧怕使用大段独白或让人物直视镜头来展现人物内心,以上这些对绝大多数导演来说恐怕都是大忌。轻盈在于,厄斯塔什不急于构建冲突,而是让相遇在偶然与必然之间展开,成为一个缓慢的时间过程(“我什么也不做,我让时间来做”),徐徐展开的关系和对话,不仅接近生活的本质,也让六八之后知识分子的迷惘得到淋漓尽致的呈现。以上这些,全都是滨口龙介!
冰红深蓝2020-06-26
28
让·厄斯塔什的新浪潮余烬之作,如此冗长而极简,琐碎而迷人。慵懒的摄影机,永恒的中近景,黑白光影与有源声响。新浪潮的标志性面孔让-皮埃尔·利奥德依旧在性与爱之间彷徨游移,无所事事却不断谈论着哲学与社会,集酒鬼与烟枪于一身,永远颓丧、失意而不知餍足。大量关于电影的痕迹——尼古拉斯·雷、报纸大标题“莱昂内万岁!西部片万岁!”、布列松、茂瑙,米歇尔·西蒙。漫溢着怀旧感伤音乐的唱片机,收音机,咖啡馆,床榻。萨特,贝尔纳诺斯。恋母,女性解放,终将破裂失衡的三人行关系。| 向外科医生要求切掉一只手并为其书写墓志铭 | 我在高速公路上看到了1000年之后或之前的图景,草木从残败的路基中长出 | 世界将由孩童、士兵与疯子所拯救 | 我不做任何事,将一切交于时间 | 堕胎医生是新时代的罗宾汉,手术刀将剑取代。(8.5/10)
白石春子2022-12-13
4
神奇。对话成为了取景框的光影,音乐成为了詩節語言,煙酒是支起時間的磚瓦,一片片疊加在一起:可以永远进行,可以随时停止;進行時知道這或許已是終局,畫面淡出時知道它遠未結束。我彷彿被影像麻痹著進入了清醒的狀態,看到一切都是可愛又可憎,忙碌地奔向彼此卻又逃離,母親與娼妓撕扯轉化,我們仨總有一個得在死去的路上。
JeanChristophe2020-01-14
4
变奏之I : 处身性与言谈被把握为人的基本存在规定. 实际上"故事"是相当美国化或曰百老汇式的,但厄斯塔什将它制作为如此体量,使得一切方向感都被稀释而且扰乱了;在烟酒性爱的作用下,我们已经和人物一样不能确定自己看到听到的是什么东西,二百分钟迅速地划过,剩下的只是挥之不去而不可名状的情绪,一种毁灭的时间. 假如最后Alexandre不提出结婚的话,可以想象这将是一部永无结局的电影.
抵达深眠2011-08-09
10
杜拉斯说,里面有极好的对话,我认为如此,总的感觉让我很喜欢
白昼白2023-08-09
始终对新浪潮喜欢描述的“三角关系”有些欣赏不来,更不喜欢那些终日游手好闲却又快吊书袋的知识分子。这样一段反复折腾的关系竟然讲了3小时,更是催眠利器。母亲与娼妓这样一个不完全的选项设置被作为大前提置入影片,似乎支撑了Alexandre反复摇摆的动机。Veronika那段临近结尾的情绪崩溃和那个道出了他们之间关系本质的独白,似乎是一种思想层面的觉醒,可惜思想和行为并不总相同,哪怕带着一些反抗精神,她最终依然滑向了对“母亲”这个角色的选择,纵使不情愿却也接纳了那个父系社会对女性角色简单粗暴的划分。3.5/5
宫唯明2023-07-27
片名可以当成两个女人的两种状态,所附着的则是具有时代特色的男性符号。而繁复对话的构建就是将这种附着产生根本性的反转,最终走向注定发生的崩坏。个人觉得整体有点冗长,但还是有趣点在的,甚至能看到同期的候麦和后期洪常秀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