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浮世绘 Code inconnu: Récit incomplet de divers voyages (2000)
剧情简介

故事发生在车水马龙灯红酒绿的大都市巴黎,来自乡村的少年来此投奔哥哥乔治(蒂埃里·钮维 Thierry Neuvic 饰),却因为不知道哥哥公寓的密码而被关在了门外,就在这时,哥哥的女友安(朱丽叶·比诺什 Juliette Binoche 饰)出现在了少年的面前,带少年进入了公寓。

少年粗暴的对待乞丐玛利亚(吕明妮塔·杰尔吉乌 Luminita Gheorghiu 饰),遭到了黑人教师阿玛度(Ona Lu Yenke 饰)的严厉批评,之后,警察来了,反而逮捕的玛利亚和阿玛度。玛利亚因此而返回自己位于罗马尼亚的家乡,回到了丈夫道格拉斯(Bob Nicolescu 饰)身边。安的隔壁住了一个被虐待的孩子,向安求救,安不知该如何是好。镜头下的人们,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故事。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迈克尔·哈内克

天主教人道精神奖-特别提及:迈克尔·哈内克

picnic2016-11-17
40
赞同少量的人口流动,但大量的人口迁移,必然会造成到别人地盘“耍流氓”的嫌疑。现在全球化,这个问题变得更严重,不同种族民族之间,想互相融合,太难,最后越了解越厌恶对方。还是隔层窗户纸看人,朦胧美的好。电影中反映这种问题,很难客观,不彻底的把自己变成那个人,就不能从那个人的立场看问题
神仙鱼2022-11-05
13
以声音/声音的消失表现沟通之不能、悲欢之不通:开场无人能猜中小女孩的感受;父亲用马桶冲水声对儿子掩饰自己的悲伤;熨烫衣服时被电视声音遮盖的隔壁的尖叫声,以及随后选择调大电视声以遮盖自己内心的冲撞挣扎;戏中戏拍摄时被意外经过的飞机影响的对白,以及之后重新配音时难以再现的“我爱你”;舞台上试镜,但听不到台下导演们的评论声;结尾三组镜头——偷渡来巴黎的女人、一直生活在巴黎的女人、去战区工作又重新回到巴黎的男人——都被鼓点声淹没了声音;最后一镜,男孩表演着没有翻译、无人能懂的手语。
ζωήιδ2016-11-23
13
多线程+长镜头+环形结尾+伪纪录?战争/移民/种族/城乡/代际…战地照片&聚餐聊天、片场虚实、超市吵架、爸爸杀牛&拨弄面包渣、校园欺凌、家庭暴力、女乞的哭泣、地铁受辱、聋哑儿童打鼓…冷面旁观真实苦难无奈&人情冷漠隔阂(陌生人之间&家人之间)…哑谜/误解/逃避/未知密码/真相…比诺什演技爆发力好强
冰红深蓝2021-03-27
37
哈内克的[巴黎浮世绘]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和法斯宾德的[卡策马赫尔]相映成趣,都聚焦移民/难民问题与排外心理,还都比较罕见地用了断片式拼贴与长镜头交融的呈现手法。但老哈野心更大,不仅试图将巴黎-法国的主要社会问题一网打尽(黑与白的种族矛盾、非法移民、城乡分裂、阶级鸿沟、家庭不和、霸凌与骚扰等),甚至还通过两段摄影师(一角)所拍照片的蒙太奇(科索沃战争、劫持人质)折射出当代国际上的暴力冲突,这一点连同片中人收听的新闻都同质于[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几段戏中戏([电锯惊魂]般的暴力虐杀前奏,舞台剧,配音笑场)的间离感也是典型的哈内克手笔。首尾两层回环呼应,街头的好心办坏事、偶遇和弄巧成拙,手语比划小朋友和观众都猜不出,契合于人际疏离沟通不得的母题。多种族共打鼓+掩盖话语的音轨。比诺什演得太绝。(8.3/10)
理想多钱一斤啊2011-06-28
16
我等俗人果然是看不投入的
芦哲峰2011-05-03
40
冷峻的哈内克也玩起了结构,N条线索交叉叙事,几乎可以说是看过的电影里结构最乱的,但唯其混乱,方才真实。
2020-07-10
2
#CC#影片有副标题,叫作[一个结合了不同旅程的不完整故事](因为受限于展示方式)。哈内克曾说,“如果你想,也可以将《巴黎浮世绘》视为《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的法文重拍版。”这种手法将现实生活的再现切割成零碎片段,以求更佳地呈现多方面向。哈内克还加入[流浪者]角色,以指涉移民、贫穷、第三世界,以及“我们害怕却无法摆脱的一切”最后,“我们只好消灭对方”。 并置的叙事法很有意思,如1:25:40-27:50,[摄影师]片段用黑白肖像摄影放映,配上他曾在塔利班监狱的谈话,紧接比诺什在剪辑厅里看自己的電影表演而大笑,始末皆有的聋哑孩子镜头,带出片名原意[密码无法辨识],意法国建筑常有的门禁。哈内克在巴黎做调查时对这个细节印象深刻,“同时,我也觉得这是个很棒的隐喻,用来展示现代人缺乏沟通。”他说。
合纥2014-05-26
21
哈内克精心编排的未知密码,关于不信任的根基,非我族类,其心必夷啊。喜欢电影的开头和结局,语言的隔阂是隔阂的起点,也可能是许多其他隔阂最终的归结点。
瑞儿2015-07-15
18
偶尔被人看到电影一幕,被人指责看黄片。好像最近一直被人下定义,可都不是我。委屈、愤怒?亦或,只是解释一下,不听,便看淡下去。我希望有一肩铮铮铁骨,也是硬汉一般。。
brennteiskalt2017-08-07
20
庸常生活里的间接和直接暴力、突发事件对历史时间的解构、影像的真实性和信息传达能力:哈内克这三大主题在被严重低估的[未知密码]里头一次完美地融合在一起。在他低调而功力深厚的调度里,一个社会在此凝结,因此你在他的镜头里能看到对当代社会最一针见血的分析。暴力来了又走,密码也跟着换了几回。
寒枝雀静2017-08-29
16
C+/ 相比《71块碎片》少了让我轰然倒塌的点。更何况,也没有多么“密码”啊(私以为这个结构并没有产生预期的效果)。不过对哈内克的美学原则倒是愈加信服:如果描述美丽,它立刻就变成谎言。
Hownán2018-02-03
4
论拍巴黎我爱你为什么不能请哈内克。P.S. 哈内克是不是某些电影节电影一镜一景多用固定机位长镜头的始作俑者。P.P.S. 真的不是起一个如此literal的标题就能justify这么无厘头的拍法,意义不是这样从碎片中产生的。。
饿霸地煮2013-08-27
9
每次看哈内科,都像圣斗士打撒加,被剥夺你的五感。例如《第七大陆》剥夺视觉,《爱》剥夺空间感,《白丝带》剥夺色彩,《钢琴教师》剥夺语言,观众体会剥夺的暴力。他作品是太一生万物,但并不是化繁为简的能手。
Orisonku2020-10-30
2
042/ 一个场景对应一道镜头,从乡村到城市,从战场到戏场,以一种未知的编码方式展现着。实验性的叙事方式必然带来叙述的混沌与模糊,戏剧张力被消解了,情感投射被分散了,哪怕这就是影片希望呈现的冷漠的空洞。为什么比诺什的哈内克比于佩尔的哈内克无聊这么多啊!
大灰狼的兔2020-11-23
15
观察他人的人生,就像你无聊时看电视不停地转台,你突然切入她或他的这一点生活的模样,但是永远你不知道他人上一秒或下一刻是如何的。这不算一部“好看”的电影,但那些生冷的马不停蹄切换的场景,串起来的不是解谜而不得解的迷思。却是,盈盈绕绕的欲罢不能的忍不住的猜想。这是哈内克的内功。全片亮点在于比诺什的演技,尤其片尾地铁上被调戏那一段,教科书级别的令人印象深刻。
超cute侠2017-07-23
18
结构如《机遇编年史的71块碎片》,截取来自不同国家种族阶级的人的生活片段试图折射出巴黎的样貌,哈内克就像个冷静的观察家,所有歧视与不公皆被他以影像的形式记录下来,并以刻意打乱的时间线模糊了事件的因果,结尾利用鼓点取代语言,聒噪与混乱从未消失。
胤祥2022-11-15
2
9分,其实五星也OK。2000年戛纳主竞赛入围。第二次入围主竞赛就遇到华语电影爆发年,哈内克也是不太走运。片子非常厉害,堪称哈内克玩长镜头最有调度感和设计感的一部,比如开场那个10分钟左右的长镜头实在是精彩至极,中间也有不少炫技式的调度(比如比诺什拍电影和配音那两场,也太帅了!)比诺什在地铁上被骚扰那段更是精彩且非常让观众共情。影片结构基本上还是受到了《低俗小说》《暴雨将至》这一波震动世界影坛的多线环形叙事的影响(尤其《暴雨》都有摄影师这个角色),通过弱相关的几组人物来做提喻。人物包括城乡两组白人,以及马里和罗马尼亚移民(这部片子也被罗马尼亚CNC算到自己的片单里了,其实罗马尼亚线戏份还是挺重的!)每场戏结束时的剪辑点选得真是绝妙(黑场)。佳句佳章都有,就是要说事儿的架子略略有点硬
UrthónaD'Mors2011-11-20
5
浮世巴黎,支离破碎,人性险恶,种族冲突,心灵去脂剂:)
嘟嘟熊之父2018-08-24
2
一切礼崩乐坏都潜藏在庸常俗世之中。迈克尔哈内克的创作轨迹是跳跃的,时而愤懑躁郁,时而冷漠疏离。
幽灵不会哭2013-04-17
16
典型的形式大于内容,但当形式到了一定境界,内容也就不那么重要了,影片紧扣“密码”展开,开头聋哑儿童猜谜和开篇第一个长镜头只能用“震惊”来形容,后面固定长镜头大部分烦闷乏味,每个人都有他们的烦恼与忧愁,但哈内克的冷感风格却让观众无法带入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