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类接触 Close Encounters of the Third Kind (1977)
剧情简介

1978年意大利大卫奖最佳外语片。

1945年的一天夜里,当诺伊·尼尔瑞(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饰)在装载卡车时,忽然被神秘的光线所笼罩,之后奇怪的幻象和五个音符一直在他脑海中回旋。他能否发现幻象的意义,又是谁将其置于他的脑海中呢?

与此同时,美国政府同星际来客有了一定的接触并确定其降落的地点。为了掩饰真相,政府要求人们远离此地。然而,包括诺伊在内的一群人,却被其共同的幻象所吸引,来到此地。

在沙漠中的魔鬼山上,空军临时修建的基地上空,外星人如约来到,他们的飞船流光异彩,将半个天空都照亮了。人类播放了以前从太空接受到的外星人信息中破译出的音乐作为联络的手段,飞船的大门打开了,从前失踪的地球人都回到了自己的家乡,而一批外形矮小的外星人则来到地球人中间和他们做心灵的沟通……

最佳摄影:维尔莫什·日格蒙德

特别成就奖:弗兰克·E·华纳

最佳剪辑(提名):迈克尔·卡恩

最佳导演(提名):史蒂文·斯皮尔伯格

最佳音响(提名):唐·麦克杜格尔 / 罗伯特·努德森 / 罗伯特·格拉斯 / 吉恩·S·坎塔梅萨

最佳女配角(提名):梅林达·狄龙

最佳原创配乐(提名):约翰·威廉姆斯

最佳艺术指导(提名):乔·阿尔夫斯 / 菲尔·艾布拉姆森 / 丹尼尔·A·洛米诺

最佳视觉效果(提名):道格拉斯·特朗布尔 / 罗伊·阿博盖斯特 / 马修·尤里奇 / 格雷戈里·杰恩 / 理查德·尤里西奇

Joey的第34任女友2011-03-20
212
为什么所有有关外星的电影都是他们比人类智慧先进呢,就不能人类更相对高级吗 什么时候能拍个人类去拯救外星人的电影啊
白发生2012-11-20
122
特效即使在今天看来依然震撼,仅凭这一点就足以称得上经典。但不得不说这个故事真的很难看,冗长乏味到了极点。
Ocap2018-04-18
40
3.5。如果《2001太空漫游》关于未知,那么《第三类接触》便关于求知。被低估的部分另当别论,但外星人与人类相对而笑的情景在我眼中绝对是一抹败笔,它宣示着斯氏纯真里那份无法摒除且不自知的廉价:当友善成为谜底,对友善的期许便不再迷人。
彩虹几度2010-01-05
46
微火慢炖型,几乎没高潮,沉闷易入睡,但表达的寓意值得褒奖,印象最深的还是在家堆屎和五颜六色的幽浮
米粒2017-01-06
35
事实证明斯皮尔伯格真的不适合自己写剧本,本片不论整体来看还是单拎一段都非常雷,越到后面越无法入戏,倒跟设定过不过时没有关系。其实能看得出70年代人们的恐惧和倾向逃避的心态,但这样一个故事真的没法撑起这些想法啊!尤其结尾,配合着JW雄壮宏伟的配乐,真的忍不住笑场了...
河原宏2013-01-21
24
戈达尔看了这片一定又痛骂一顿特吕弗了吧
掉线2016-02-26
101
【B】①只靠几个电子灯光就能表现外星人入侵,真省钱②《独立日》《超级八》偷师N多,但无论是JJ还是埃默里奇,都没能拍出撕皮包令人肃敬又不安的神秘感。③一群外星人,大老远跑来就为了和地球人开一场迷笛音乐会,和通过精神匹配约到一个炮友,这是什么主义?这是浪漫主义。
Fleurs.哼哼2018-06-18
82
看《降临》和《你一声的故事》时我就想过,如果剧情成立,为什么不能先通过单纯的音节或者声音,音乐切入,而非要故弄玄虚的建立在沃尔夫假说上。 不过话说回来,我似乎看到了中国科幻片的一条曲径:大场面大调度你拍不出来,那完全可以走《降临》这样的软科幻啊。 《三体》还是交给好莱坞吧。
seabisuit2018-09-08
44
斯皮尔伯格比较被低估的一部科幻片,可能由于同年星球大战的出现。大银幕修复版看日格蒙德的摄影就值回票价,好莱坞灯光照明运用的教科书之一。高级阴谋论和对未知神秘的营造氛围最后还是落在了导演的一颗童心上,不惜撕碎美国固有的家庭至上价值观,自己理想中对事物的追求即别人眼中的疯魔,一帮科学家看到飞船仿佛见到心爱玩具的大男孩,德莱弗斯把成人的另一面演得浪漫又励志。而特吕弗的角色靠翻译才能深度交流凸显人类不如外星人DJ的意念和威廉姆斯的旋律来的简单。失踪人口的安排真是让人感动,想象力和呈现在那个年代大约仅次于2001太空漫游和飞向太空了吧,对之前这两部也都有一些小致敬,还影响了后边诸多同类型的降临式影片。资料馆4K。
我完全康复了2018-05-05
80
该片在当年的颁奖季中被卢卡斯的星球大战全面压制,最终只拿到当届学院奖九项提名中的一项摄影奖。史皮堡用一个简单的故事佐以视觉奇观鼓励处在冷战核战争阴影下的人们克服恐惧、积极探索、大胆交流、追随本心,而同样拥有绚丽磅礴的宏大场面的星战终究不过是古典戏剧的老调重弹。
莱尼圆2011-01-07
18
在科幻片历史上存在里程碑的意义。最出彩的是John Williams的配乐。有点照搬大白鲨成功的模式,烘托群体气氛直至高潮一触即发,但故事人物单薄,节奏也太拖,很难说要不是配乐经典,有谁看到最后还能保持惊喜。片名取名自天文学家约瑟夫海尼克的六类接触理论,其中第三类接触表示,人与外星人不仅是看到和感受到,还有初级的交流。
有心打扰2020-04-02
18
1.虽然前面都是为了最后的20分钟做铺垫,宇宙飞碟出现很震撼,但整体而言,个人觉得过于冗长;2.反套路,没有冲突没有矛盾也没有所谓的英雄拯救地球,有一场不像交流的交流,那这确实是极可能出现的一种交流模式,假设真的有外星人造访地球;3.最后感谢外星人特地从光年之外赶来为人类除害,带走了一个抛妻弃子的渣男。
荆棘鸟2017-11-09
57
在如今每天浮躁的生活中,我们需要像凝视那些霓虹而又温暖的飞船灯光一样,静静地凝视一下我们自己。
小肚子✨2012-12-31
16
让人捉急的电影,铺垫十分的长且烦躁,最后还无任何惊喜。算是圆了那些有飞碟梦的美国人的梦想吗?特技挺棒,故事太无趣了。
欢喜陀2019-05-16
9
七十年代的斯皮尔伯格拍的也是宗教电影,科幻的终点就是神学,从《第三类接触》到《降临》,就是从西方的太空交响曲转换到中国的书画语言。
###疼2012-01-02
17
77年电影,难以想象,科幻电影里程牌!!音乐没有想象中的震撼,不过这是斯导第一次与John Williams合作,以后经典,镜头给我震撼..斯导自编自导!!!..对生命的未知探寻,就像男主角一样疯了一样去探寻答案,斯导就是如此,斯导外星控!!..很奇怪,为什么外星人要抓了那个小孩,那么快又放回去,有的又抓了那么久才放
笨锅2011-05-07
19
又是不一样的外星人片, 斯皮尔伯格的视角就是不一样,当年我还不懂,后来在电脑上特意查了什么叫第三类接触。
赱馬觀♣2009-05-27
1
第三类接触也算是斯皮尔伯格的名作,而且对科幻类型的涉足要早于ET外星人,却为何最终的影响力明显不如后者呢?至少个人想到了两点原因:1、如事件的冲突模式,远非大白鲨那种敌我矛盾你死我活,而是定位在相对温缓和谐的层级上,那么由成年人作为主叙事视角就不再是理想的选择。在一个几乎童话色彩的故事情景中,观众并不在乎三四十岁成年人的心理或精神状态,因为你再怎么折腾也不可能杀身之祸或灭世天灾,既然如此我们还不如去看童真与异形的有趣互动。2、在此观影心理支配下,本片的篇幅就显得过长,外星人的出场就显得太晚——虽然必须承认最后飞船降临场面的确华丽震撼,可与那个外星人所发送的一小段颇具俏皮喜趣感觉的音节(会让人脑洞穿越想起伊林经典白衣人),以及新浪潮大导演特吕弗出演主要角色之一,共同归为本片的最大看点!……三星半。
巴喆2020-05-21
9
现在看来,这片子有着导演<ET>那样的童真、<大白鲨>和<侏罗纪公园>那样的悬念氛围,<世界大战>这样的未来科技炫感,一如既往。太喜欢斯皮尔伯格纯粹的孩童般的想象力,就像这片子里的孩子,充满好奇,不赋予任何成人世界的标准,诚赤子之心。当然,剪辑有着早期的不成熟,使得前面颇为冗长,大头公仔造型的外星人形象可能也是那个年代的顶端想法,倒是成为了后来很多影视外星人的经典形象。此片也见,斯皮尔伯格在调动氛围方面,也是一流高手,跟肥西有的一拼。7.7
胤祥2020-05-17
3
从斯皮尔伯格少年时候的超八长片[火光]而来,立意是外星人+水门事件,同时主人公又是斯皮尔伯格喜欢的“普通先生”,还有破碎家庭(父母争吵-大儿子反应那段显然是自身经历),儿童目击超自然现象(小时候的梦想)。影片有三个版本,目前比较同行的是30周年纪念版(也就是删掉了特别版加上去的飞船内部的版本)。影片的恐怖片气氛其实做得有点过了,而且斯皮尔伯格的剧本确实有些呵呵。完全没想到这片宗教气氛这么强,[十诫],以及12圣徒,其实施拉德的第一稿里面是个圣保罗的故事,最终还是保留了一部分。特吕弗的“男二”酱油感好强哈哈哈。特效的用法,对“友好”的外星人的塑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