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俄国战争期间,一支红军游击队遭到德国军队伏击,被困山林。游击队员索特尼科夫(Boris Plotnikov 饰)和雷巴克(Vladimir Gostyukhin 饰)奉命离开部队,寻找补给。两人穿过茫茫雪原,在某个信奉基督的村长(Sergei Yakovlev 饰)家中寻得一头羊。返回途中却因迷路与一小股德国士兵遭遇,枪战中索特尼科夫负伤,两人奋力逃脱,躲进一户人家。不久后三个白匪不期而至,并发现他们的行踪。
成为俘虏的索特尼科夫和雷巴克被带入德国军营,共同面临着人生最大的考验……
本片根据贝科夫的中篇小说《索特尼科夫》改编。
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拉莉萨·舍皮琴科
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竞赛单元最佳影片:拉莉萨·舍皮琴科
林文2020-08-29
27
一个血泪教训,不要买大光明二楼最后一排的座位,不然你只能站着把一部电影看完。
躲猫猫社社长2020-08-29
14
知乎上有一个问题让我印象深刻,问如果苏联拍《拯救大兵瑞恩》会怎么样,底下有个评论答,已经拍过了,叫《伊万的童年》。如果问如果苏联人拍《1917》会怎么样,那估计可以以此作答。
蘇小北2012-03-10
27
薩特:“人不是上帝創造的,沒有先驗的性善、性惡之分。每個人只能根據不斷選擇自己超越自己,給自己下定義,每個人都處在動態的行為選擇中,所以每個活人的存在,只是一種實現本質的可能性,即他不能在結論性的意義上存在,只能在可能性的意義上存在。”歷史語境下的存在困境,死無葬身之地的註腳。
Comel2014-05-02
14
两个角色的形象都很赞,印象尤其深刻的一幕是,绞刑绳套太高,小女孩够不着,德国军官很“体贴”地拿了个箱子做垫脚,并扶她踏上去,小女孩又细心地把绳套调整到最佳位置……这真是反讽啊
希尼莫2012-10-29
13
1977金熊奖,当年的评委会奖是布列松的《可能是魔鬼》,苏联人真是懂电影,这里面的很多技法被后人采用,结尾简直是完全用默片的招拍的。
梧桐更兼细雨2010-03-05
15
苏联时拍的电影,唯一让人奇怪的是,俄国人作了这么大的牺牲,他们在保卫什么,一个古拉格的国家?
我现在已改变了当初的公知观点。
东北洪常秀2019-10-15
11
77年金熊奖,导演借助于真实环境和人际冲突对战争下的人性进行了拷问,镜头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把人置身于生死极限的真实环境里方显人性难测。其实这片子残酷的地方就在于即便我们鄙夷出卖者,但内心深处也能对他的背叛给予谅解,这份谅解似乎在为我们自己不可测的人性留有回旋余地,就像那些道德难题恰恰是由人类自身抛出的一样,难以自洽。
电个爆炸头2017-03-06
11
与其说是上升,不妨称为沉潜,沉潜于白雪茫茫里,任何抉择都会被掩埋。在舍皮琴科的镜头下,判断似乎并无益处,她关心的是人的焦虑,切口如细针,远离大是大非,远离赞美或批评,那些声音已有太多,人们热衷讨论评价,而她带我们回到了大雪初下的那天。
censored dump2020-08-29
10
俄展*大光明。4.5/5. 舍皮琴科自己完成的遗作,没有和其夫《自己去看》连映,大概属于策展的温柔…用压迫性的特写和音效,不,用子弹、雪地、枝条、炭火、甚至是他人的脸,雕刻一个圣人的面容,深夜祈祷时突然的亮光,就像伯格曼的手法,将神性的秘密,留驻在一个抉择的面孔。但影片的视角并不像信仰那么单一,最后的十分钟,留下的是神圣离去后的世界,所有的平常景象都压上了心灵难以承受的罪责,苟活还是就义,你不知道哪种更容易,上升,也是一种审判,而平凡是最绝望的惩罚。
火娃2013-04-30
10
8.0/10。情绪感染力很强的一部作品,讲述了两名红军战士一路上的磨难以及行刑前的内心矛盾。摄影真实带感且远近景配置得当,很喜欢这种特写镜头的表现形式,即赋有诗意又能细腻地表现出人物心理状态,不过这倒很考验演员们的演技,所幸所有表演都相当给力,配乐也营造出了一种白色恐慌。
瑞波恩2021-09-12
6
#俄罗斯珍藏电影展2021#修复版,因为真实所以戳心,剧作扎实完成度很高,惊世骇俗又骨感悚人,获1977柏林影展金熊奖,是宗教意味极浓的二战反法西斯电影。最后上绞架的高潮段落就如同耶稣被钉上十字架,当耶稣受难日与殉道者们的遇难日重合,当纳粹魔穴成为淬炼人性的终极试验场,答案只能在风中飘,正应了那句诗——“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人性矛盾无解不可测,每次试探如凝视深渊黑洞,白雪皑皑的雪原与过于深沉的哲思不谋而合,而某种程度上,比上绞架肉身殒灭更可怕的,是当叛徒的下场(苟且偷生背叛信仰失去自由,千夫所指遭受良心谴责,灵魂受地狱烈火灼烧永无宁日……),比法西斯非人折磨更可怕的却是内心的罪恶与羞耻,而尾部“叛徒”濒临崩溃的内心戏与蒙太奇画面无缝切换令人叹为观止。
熊仔俠2011-03-20
3
[221]舍皮琴科依舊沒有依賴鏡頭的創作,更多地通過演員的表現力來探討自己設下的命題——“人際衝突”和“精神危機”。而《上升》則是昇華到歷史的層面上藉助命題去對“抉擇”作出不同的詮釋。
novich2006-06-09
12
根据贝科夫的平庸小说,拍摄的伟大电影,将一个庸俗的政治说教“升华”为基督式的受难挽歌。施尼特凯配乐。
liam2020-04-28
6
3.5 从战争到宗教。三个犹大被基督的目光震慑,两个企图自证清白。最后在犹大痛苦的嘶吼声中把主题拉回反战。镜头优美而准确,欲从静态的情境中发掘力量。象征基督的索特尼科夫的出场宛如一个徐徐的zoom-in,从中可一窥导演手法之节度。可惜非信徒如我无法被深深打动。
brennteiskalt2019-06-21
9
基督教和共产主义里最刻奇的两大元素在[上升]里融为了一团美好的agitprop,萨特[死无葬身之地]式的存在主义影响也比较明显。舍皮琴科极富冲击力的镜头让很俄式的救赎主题变得不那么煽情,处刑后的“上升”戏也处理得很含蓄。然而这部电影最好的地方在于把结尾交给了犹大,这个人物的脆弱让电影结束在极为悲观、某种意义上很颠覆性的调子上。
桃桃林林2010-10-01
3
唯一遗憾的不是同期录音,不过在那个时代,那种恶劣的拍摄条件,也是可以接受的,刚开始还有点无聊,渐入佳境,讽刺犀利,镜头表现力也极强
峰峰峰峰2020-07-28
6
冰天雪地长镜头,白雪皑皑万千壑,命运抉择罚与罪,求而不得生之门
欢乐分裂2020-08-29
4
#重看#又一部寒意彻骨的战争片,宛如耶稣面容的脸孔在特写中具有深深的震撼,行刑之路如受难之路。结尾拍得几乎超越语言,失去灵魂的嘶吼中充满无穷的悔意。
Donnie2010-08-15
2
镜头运用炉火纯青,影片细腻到矫情,特写有点逼人太甚,俄国女导演Larisa Shepitko 上乘之作,也是她意外去世留下的最后一部作品,赞、叹!
合纥2009-11-18
3
让人想起大幻影这部电影,着重于描写人物的内心和人物的关系。前面都不错,可惜还是感觉结束得太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