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苏菲(桑德里娜·伯奈尔 Sandrine Bonnaire饰)在中产阶级乐里芙家做女佣,她千方百计隐藏着自己不识字的秘密。性格内向的苏菲内心非常敏感,事事留神不犯差错,并得到了主人家的认同。乐里芙一家对苏菲彬彬有礼,同时也昭示出主仆间的不同等级。
在镇上的邮局,苏菲认识了同属穷人阶级的珍(伊莎贝尔·于佩尔 Isabelle Huppert饰)。珍对有钱人充满了扭曲的愤恨心理,成为苏菲的好友后,她从没有停止过煽动苏菲,让她与富人阶级决裂。矛盾一步步走向无可调和的地步,苏菲的秘密在乐里芙家曝了光,和谐的外壳瞬间倒坍,珍和苏菲的反抗如同狂风骤雨……
沃尔皮杯 最佳女演员:伊莎贝尔·于佩尔 / 桑德里娜·博内尔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克洛德·夏布洛尔
红糖豆包2012-10-16
172
荒诞。。。我倒是觉得有钱人的女儿挺好的,天性善良还主动要交Sofie识字。我倒觉得不是什么中产阶级和穷人的冲突,没那么深刻,就是个thriller而已~~ 镜头、剪辑和音乐倒是原始和粗暴~~
巴喆2017-09-04
163
自卑是个人问题,对比现在这边的剥削程度,这家房主对这女佣已经算是很不错了,我倒是觉得这两人有严重的反社会人格。有产阶级和无产阶级是人类永恒的矛盾,阶级在哪都一样。8.2
喷子2012-08-23
283
建议翻拍个中国版本:资产阶级家庭换成封建地主老财,文盲保姆换成大宅丫鬟,与贫农出身的寡妇渐生拉拉之情,挣脱了旧社会的礼教束缚不说,还携手加入了为穷人谋福利的XX党,最终在阶级斗争的号召下抄起枪杆子把旧东家灭了门翻身做主人,虽然拉拉爱人不幸壮烈牺牲,丫鬟却在朝阳的照映下走向美好的明天
刘康康2012-10-12
160
中产阶级跟无产阶级是永远没法互相理解的,除了在看电视这一件事上。今天的中国跟电影里描述的那种对立一模一样,医患关系、贫富关系、官民关系。下层人对上层人的憎恨也许真的与那个人本身的品格或道德无关,而是憎恨他所代表的那种生活,那种我永远无法理解又让人嫉妒得发狂的生活。
LOOK2015-01-12
116
3.5 严重恍惚了,看片的过程中一直觉得于佩尔一人扮演了两个角色。。。实际如果真的这样是不是更牛呢
米粒2017-06-19
124
我靠!结局太牛逼了。前面慢点儿什么的总之一切都能原谅。两个女主间的感情非常暧昧,说是什么都可以,但这不是重点啦;重点是如果你真觉得老板一家很无辜又善良、两个女人没文化又恼人那就正中夏布罗尔下怀咯!
JeanChristophe2018-08-16
84
四星半,剧作与表演无可挑剔. 夏布洛尔不仅展现了资产阶级的两面性,同时也发掘了无产阶级的两面性; 缺乏教育的粗鲁的穷人有什么理由不让那些富有教养的中产们统治,在体面的精英阶层的雇佣下又有什么理由不唯命是从呢?对这问题的回答决定了观众的立场与对"仪式"的解读. 然而电影(大银幕)终究属于资产阶级的消费品,被宗教与酒精――而今则是电视/流媒体――所麻醉的无产者,则在"仇富"的帽子下永陷于无知的轮回之中. P.S.看的时候认出片中的《唐乔万尼》是卡拉扬在Telemodial所制――这意味着我在智识上与被射杀的一家处于同一阶级,正与评论区批判两位女主角的观众们一样.
苏莫2021-04-02
157
雇个保姆就相当于自己在家安插了一个阶级敌人,随时可以以无产阶级的名义大开杀戒。
九尾黑猫2017-04-05
58
三星半。夏布洛尔的故事从来都是引子,人才是关键。但他解析的重点又不是这个人失常的原因,而是着迷于那种逐渐失控的状态。他很有风格,绝不无趣,常常又有妙笔,比如对这个故事结局的把控。但是总让人抱有疑问,这种矛盾与黑暗是否真的导致这样的必然结局,还只是为了讲述艺术的一种表达。
一一2009-05-21
52
8.0/7.5 在琐碎的生活耗尽了片子百分之90的时间,剩余的时间里,两位女人干净利落的干掉了一家四口.凶杀就这么简单,人心就是这么难测,温柔与狂暴,秩序与杀戳原来只是一指之遥,人类的良心在工业化的精密面前毫不留神就异化畸变.
潜心解剖学2018-08-05
56
马尔库塞把如今的阶级冲突解释为消费与格调的差距,而不是绝对的资本家和绝对穷人的对立。法国左翼导演竟然对杀人犯报以同情和理解,电影讲的当然不是单纯的阶级冲突,也不是精神病和反社会人格。而是探讨在阶级差距已经成为底色的后现代社会的下是否必然诞生某些疯狂的个体,想到这里难以想象如果中国能把杭州保姆纵火案拍成电影探讨一下?
芦哲峰2011-12-12
23
由于自卑,进而变态。
欢乐分裂2013-12-26
83
2009年电影节错过,想来真是一场梦;大肆评论的所谓阶级差异和没文化真可怕都不是重点,两个女人冷酷背后的故事像是隐匿于画框外的无形黑手,这才是掌控整部影片的核心;片名传神,冷酷之祭典;一路克制,结尾爆发真爽!道具、服装真美,俩女主绝配。
思考的猫2007-04-08
98
无产阶级被“教唆”被“煽动”而革命的冷酷寓言,平淡生活中竟然充满杀机,最后的爆发很有冲击力。
空白岸2020-07-14
22
夏布洛尔不加道德预判的手术刀对准的根本不是阶级固化的概念化表象,而是其分层导向的媒介认知差异。摄影机反复地使用从动作支配物摇向动作发出主体的简单调度,做出精炼的比拟:苏菲=机械做功机器,让娜=机械存储机器——让娜即便掌握知识却仍沉醉于电视上消费文化精心包装的繁荣幻象中。而结尾存储机器的“反噬”让我们看到其实让娜才是一个更具现代性的社会结症投射体。镜头的停留注明最后只有三枪打在了要害部位,一枪放倒当权者,一枪终结了母腹中的新生未来,最后一枪给了纸质文化媒介。
//看完结尾分别给《班尼的录像带》和《凶线》降分
Daffodil2021-01-31
25
比《寄生虫》高明太多。一个几乎“全员恶人”的故事,谈不上无辜也谈不上反抗。如果你同情一方憎恶另一方反倒掉进了圈套。一边是将女佣看作下等,或当面肆意评头论足或背后口出恶言或施舍同情的“上流”,一边是看似任劳任怨却偏执敏感的女仆,两者之间掺杂了挑拨离间煽风点火的催化剂,没有谁是真正遭受无妄之灾的,三方都有人手握着人命官司。而有趣的是情节里的一些符号—识文断字是从古到今阶级壁垒的重要基础,电视则是工业化时代以来拉近阶级距离的新造物。前者是投入炸药桶的一星火花,而后者却是炸开前让炸药“哑火”的潮气。结尾“败坏了教堂形象”的邮局职员死于神父车下,切合片名的同时又为阶级矛盾的将来交给了虚无的“天意”。
朝阳区妻夫木聪2020-07-29
15
#siff2020# 妈的看得我太生气了,可还是太精彩了,牛逼到不想给人推荐,感觉会看抑郁吧哈哈。倒是看的过程中很难带入看《寄生虫》时的观感,它的戏剧性没有那么强,阴冷,沉稳,更多地聚焦在人物具备的神秘色彩上,去展现极端甚至无端的人性之恶。感觉阶级问题其实倒不是这部电影主要的关注点,阶级背后复杂的社会成因和心理驱动反而更像是夏布洛尔希望探讨的问题。
且听风吟,2012-11-24
102
弱者的反抗往往是粗鲁和令人猝不及防的。
没有意思2010-04-03
60
就因为不识字内心敏感就杀掉他们一家子?那个拆邮件的女人只让我觉得她简直不可理喻。如果说决裂的方式是用如此糟糕的行为对抗。实在是天理不容。。。好吧,,我宁可说我欣赏能力有限。也不愿意赞同这诡异的女主角。。
汪金卫2021-02-04
8
【中国电影资料馆展映】4K修复版。“共产主义电影”。家庭背景、阶级差距与难以启齿的阅读障碍症,造就病态扭曲的可怖可悲心理。于佩尔/伯奈尔两位女主生动诠释出了“率真淳朴的冷血”感,令人同情的同时也不寒而栗。片头让我想起同样以航拍公路行车的《闪灵》。当猎枪元素出现,结尾的爆发便如同定时炸弹,注定引人煎熬。除片尾警察播放录音机略刻意,其余几乎完美。难怪被奉俊昊借鉴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