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奥古斯特带领的三个骗子化装成传教士到处行骗,屡屡得手。一次他在街头偶遇自己天真烂漫的女儿,心里不禁有所顿悟,但却被人当场认出是骗子,并在女儿面前给人逮送到警局。出狱后的奥古斯特重操旧业,但在为筹集女儿学费的一次行骗中,他想独吞财物而被同伙痛殴,最终死在山崖边。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 (提名):费德里科·费里尼
danyboy2015-09-13
47
看了第一个行骗的桥段就猜到了结局,我是不是太了解费里尼。同样是在孩子面前犯罪被抓走,同样是意大利,德西卡《偷自行车的人》有明确的左翼倾向,而费里尼拍的是关于个人命运的饱含怜悯的悲伤故事。看到奥古斯特的女儿,就知道奥古斯特的结局;看到奥古斯特的结局,就知道毕加索的未来命运。
lixunhuan2008-02-05
47
玛西娜戏分太少了,她一出场就把所有光彩占去
Muto2019-11-03
16
费里尼从来都不是一个具有高度社会责任感的道德公知,他是一位坚定的人性论者。不管我们从费里尼早期的电影里观察出多少针砭时弊的社会议题,他新现实主义题材作品的主旨都要绕到婚姻和家庭这条曲径通幽的《大路》上来。不过他永远在质疑和批判教会倒是事实,他相信无论是百无聊赖的《浪荡儿》还是那些逍遥法外的《骗子》都有自甘堕落(说谎)的一面,同时也有自觉向善(悔悟)的一天。在这部广泛被低估的作品之初,相信彼岸幸福的人们与贪图此岸荣华富贵、诱你相信死后上天堂或者下地狱的神父融为了一体。然而对于朱丽叶塔的加入抑或过多删减导致影片在私人化与社会性之间失去了平衡,这也是本片没能受到重视的原因。但影片仍然在强调个体受困于强大命运的身不由己,费里尼用人文主义的笔触描摹着小人物的爱与怕,他向我们呈现善恶在人心里的自我斗争。
腐花儿2017-04-22
36
我是孙中山,我其实没有死,现在我被绑架了,随便发的一个手机号,如果你给我打五万元钱,我将来就让你做准将,并每年给你一千万。
幻影刺客2015-12-29
37
骗子无论因为什么,都是很可恨的,何况片中的骗子,骗不了男爵和有钱人,只骗穷苦大众和劳动人民,瞎子瘫痪病人一概不放过,死在悬崖边上简直就是最好的结局。
冰山李2012-07-17
19
7.4;片尾他遇見了背著木柴的天使
陀螺凡达可2013-10-27
19
卡比利亚>>>大路>骗子
胤祥2010-11-10
42
NB编剧。若把“骗子”比作演员,这部片子可以读成一部“幕后故事”,于是台上的成功和台下的寂寥形成鲜明对比,而热闹聚会散场后是深夜的踽踽独行。三人各有各的心事,奥古斯特写得最细,既是道德,又是年纪。这部片的“神迹时刻”仍在:奥古斯特和跛脚少女(显然是另一个吉尔索米娜)的对话
柯里昂妮2018-12-24
14
(8.5/10)前半部分主要呈现的是外部世界的真实与残酷,骗子们的行骗过程中可以观察到“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的影子,穷苦的人民、破败的房屋、又带有小人物的那种卑微和奢望,并且穿插一段宴会的奢华以衬托背后的空虚与虚伪(如同《卡比利亚之夜》里的一夜游)。后半部分则着重刻画几个人物的内心矛盾,在行骗的过程中愈加对于原先价值的否定所产生的迷惘感,对妻子的道德感、对女儿的愧疚感、对残疾女性的同情,都构建了对于过去的一种质疑。费里尼的孤独三部曲里,人物是带有更多的现实困境,并且由外转向内部的一种无力、空虚、失落的感觉,结局往往是带有悲观主义的色彩,但是会在中间会穿插的很多的有趣的情节和喜剧性的段落,不至于让人一路悲到底,至少可以获得一些暂时的快乐。孤独三部曲的故事,是最平实且动人的大众作品。
本位2018-01-24
8
不如三部曲的其余两部,在费里尼的电影序列里只能算是一般,我觉得算是比较常规的现实主义作品,对人物的刻画很是到位,人前人后的差异凸显出孤独感。
欢乐分裂2013-12-10
7
#重看#可怜人必有可恨处,可是我们从来不需要可怜任何一个人,一个人的任何一种选择都会导致相似的结果,所以大部分人回首时无需后悔“假若当时”;所谓“孤独三部曲”有相似的主题,现实主义地很彻底,可看性很强,寻求精神涅槃、灵光一闪、神性降临、被拯救的瞬间。
瑞波恩2020-11-15
2
#费里尼百年诞辰放映.资料馆留影# 这可能是最被低估的Fellini早期作品,孤独三部曲之一(其余两部《大路》《卡比利亚之夜》),由《大路》原班人马出演,Fellini的本子绝赞(走入角色内心),三部曲均关注底层边缘群体(流浪小丑,缺爱妓女,老年骗子),相比盛名之下的其余两部,这部《骗子》常被世人淡忘,但其艺术价值绝不在其余两部之下,而且这是三部曲中唯一探讨“男性孤独”的异数,气质上与《浪荡儿》相近,关于骗子们的自我救赎,从人性视角探讨犯罪——每个骗子也都有家人(正如妓女也会向往真爱)也有人性,使之不落俗套。尤其结尾堪称神来之笔——垂死挣扎的老骗子眼望着远去的一行母子喃喃自语,“我要和你们一起走……”,攀援于悬崖之上的他也不过是想要过平凡人的生活而已,到头来却已是奢求,深入骨髓的孤独与绝望。
阿茶2021-04-06
3
Trilogy of Loneliness / Rédemption之二,被另两部光辉掩盖的伟大情节剧。新现实主义的费里尼,绘出二战后意大利挣扎求生小人物的全景,又在向人物内心纵深。浮华宴会与三万里拉的“这就是生活”。为虚幻希望散尽储蓄的穷人们,求助于冒牌神父;而后者逐渐在其中染上真的怜悯。但这终究不是神的圣光,只是一个可怜人对另一个可怜人霎时的恻隐。生活仍要继续,没有人得到救赎。 5700
Mr.Graceless2020-03-28
16
行骗者的本性。费里尼对情节的设置很精妙,使得电影本身也构成了一场对观众的「骗局」。昔日同伙大富大贵,在豪宅里开奢华舞会,而主角奥古斯托却还要为女儿的生活费烦恼,甚至于在影院中被受害者发现扭送警局。对比之下观众开始同情他的遭遇,也开始相信一场救赎与悔改的到来(同伙毕加索在妻子的劝说中离开团伙是一个暗示,奥古斯托最后一次行骗时纠结的行为是另一个暗示)。没想到最后骗子还是骗子,藏在鞋底的钱被同伴找出来时击碎的不仅是奥古斯托对新生活的期盼,也是观众对人性美好的幻想。费里尼对此的态度与其说是嘲讽,不如说是一种怒其不争的惋惜,结局镜头缓缓离开在山崖上挣扎的奥古斯托时可以看到他作为创作者矛盾的态度。
康报虹2017-05-26
8
至此之后,费里尼与新现实主义分道扬镳,但他灵魂中的新现实主义烙印并没有消失,即使他不承认自己是新现实主义者。他与电影中的角色一样:一个口是心非的骗子,在天地间流浪,在孤独中狂欢。
冰红深蓝2016-06-30
2
《大路》>《卡比利亚之夜》>《浪荡儿》>《骗子》。PS:片中人物命名均别有意味。饰演老骗子奥古斯特的布罗德里克·克劳福德竟然是1950奥斯卡影帝~ (7.5/10)
托尼·王大拿2014-10-20
3
人性抑或神性的的探讨,"孤独三部曲"的起承转合还是有那么几分相似,新年宴会一场拍的着实精彩;但终究总是感觉这一部戏剧化程度太过,不够自然 。
晚不安2020-10-25
2
费里尼早期这种直线条的现实主义情节剧还真挺打动我的,浪荡儿游手好闲到中年也许就成了骗子,扎实的故事里是立得住的人物,三人组代表三种人生阶段和生活态度。哪怕扮主教的骗术并不高明,但仍在穷苦百姓身上屡屡奏效,这才是让人最痛心的事,就像抖音上的假靳东一再骗走中年妇女的感情。良心和道德在这片荒原上似乎没有寄生之地,这更让结尾的骗中骗,以及弥留之际的回光返照,溢出了强烈的宿命式的悲剧色彩。
喻鸣2020-11-15
9
1.奥古斯特不仅欺骗了农民、欺骗了同伙,也欺骗了观众,临近结尾我那么真情实感地相信他是真的于心不忍悬崖勒马。算你赢,这才是骗子本色。2.《大路》里的小丑女和走钢丝的人结婚生女,正如《浮士德》最后两行诗所言:“永恒的女性引领我们上升”,希望毕加索真被妻子拉回正轨,免于如奥古斯特一般在爱女面前戳穿骗子身份,那可是“偷自行车的人”之大悲剧啊。(资料馆4K修复)
墓岛GRAVELAND2016-07-02
2
社会底层家庭关系的艰难维系,来自社会阶层、贪婪欲望多方面“欺骗”语境,生活未尝不是最大的骗局,穿着整齐佩戴十字架道貌岸然的“神父”外表下的行骗初见费里尼对于基督教的反抗与不满,这种情绪在后期作品中不断升温,并在《八部半》中集中表现。却存在些许如剪辑等问题而略微次于《卡比利亚之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