剧情简介
《迪林格尔之死》可以算作是费雷里最成功的影片之一。故事叙述一个男人回到家,看到患偏头痛的妻子躺在床上睡着了。在影片和事件实际发生的时间相吻合的情况下,观众似乎看到了这个人每天的动作行为。他做饭,去花园,看电视,放映自己业余拍摄的影片,然后从一张报导迪林格尔死了的旧报纸裹着的包里取出一把手枪,仔仔细细地给枪上了油,并把它修好。在和女仆调情后,他走进卧室,用枪把妻子打死。第二天清晨他在一条开往塔希提岛的游艇上找到了一个职位。除了开头和多半是空想出来的结尾外,影片对日常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十分吸引人。这些观察使影片产生了一种与传统的电影剧作理论无关的紧张气氛,而且通过对细节的写实主义的描绘逐渐揭示了人与外部世界的关系。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马可·费雷里
novich2011-07-21
有意思,然而完全不能接受,又是一个多次看得睡过去的片子。处处像最最普通没有味道的现实,然而又处处像个谜。结尾更像是个真假难辨的迷梦。关于性器的解读,完全是无关的降格的废话。
易老邪2012-09-17
5
有点闷,但不难看。整体上虽然实验意义大于观赏价值,但影片的摄影、剪辑等诸方面都很出色。
操蛋的教父2010-12-27
1
说实话吧,我快进用了15MIN看完。然后速度打开豆瓣,在给二星还是三星上犹豫了30S。
芥末蘸酱2012-07-03
看名字我还以为讲的是大盗迪林杰.
桃桃林林2010-09-12
2
略闷,开头的讲说解释了主题。工业社会下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兼顾性的困扰。整体段落都很生活化和写实。结尾是种新生
合纥2012-05-02
2
比《再见猴子》更喜欢一点。一场无预谋的谋杀,当枪出现时就已经预感到了后面的悲剧,工业社会的隔绝、战争阴霾,还有中年的“无因愤怒”,都注定使这场嬉戏不能以彻底的嬉戏来结束,即使那把枪已经完成装饰得像个玩物一样了。电影的配乐也还挺好。
WAKEUPSTUPID2010-07-29
2
又是一部抨击工业化进程的电影,其实从安东尼奥尼的<红色沙漠>里就能看出,当时工业化时期的人特别是男性,相当无聊并且恶趣味,本片男主角也是这一类的衍生体,他受美国公敌狄林杰的影响,用一只枪完成了自己作为雄性的变态升华,,
内个死猴子2012-07-02
1
好看,这才是未来考古学,从精神到细节都有了。聊象征什么的毕竟图样。
Cloud-D-Zoro2016-09-14
2
即将收尾之时,男主角调大了音响音量,影片的音量也随之增大。这男人分明就是性无能,枪、子弹、蛇都很能说明问题。并且裹着围裙做饭颇有一种“人妻”相,严重的“性别丢失”。片中的那段“手舞”很美。
乌咪2010-10-14
1
意大利影片,整片好像行为艺术一样,虽然不闷,但不是很明白导演到底想表现什么。片中那段手的舞蹈非常优美。
fhskfdhlaksa2009-09-23
1
费拉里真是酷爱美食;结尾我喜欢的
昵称2022-02-07
皮科利教你做菜、皮科利教你调情、皮科利教你一边看视频一边自娱自乐、皮科利教你玩枪、皮科利教你喷漆、皮科利教你游泳……在《蔑视》里被金发美女从头玩弄到尾,皮科利在这部片里算是报仇了吗?这个仇报得也真是尽兴,全片啥都没有就他一个人在自己跟自己玩……摘抄一段影评吧:"A travers lui (Piccoli), Ferreri finit par flinguer tout ce qui l’environne, surtout ce qu’il aime : la femme blonde, Godard, le cinéma, l’art, la gastronomie, la culture. Radical, on vous dit."
Mango2012-01-29
電影存活在隔日清晨/中途我想殺了男主角.
SupErModiFied2010-05-29
3
真喜欢啊!从这一部开始我要关注Ferreri的所有片子。Adriano Aprà在片后的访谈中说:“这是一部绝望的电影”。
冰山李2009-08-15
1
8.9;烹饪与组装枪械的搭配进行如此其乐融融
обломов2021-10-24
portrait of family men
气急败坏女疯子2013-01-10
1
一部戈达尔式的电影。资产阶级的腐化,只有过舒适生活的人才有权利选择真正的癫狂。马尔科·费雷里是一名少见的奇异古怪的导演。他很爱吃,他的电影里总是少不了吃。
持人的摄影机2023-07-24
8.0/10。中产阶级男人各种空虚疏离异化(包括杀死妻子)的(日常)生活。整体上是传统故事片(精美/设计精巧的高水平摄影美术、整体的剪辑语法、过多增强戏剧性张力的配乐等),但叙事/故事情节却非常去戏剧化(偏自然主义),这造成了影调的徘徊割裂。
吹牛伯爵2022-12-10
1
费雷里不满足于简单的,模式化的纪录,流动特写、唐突变焦、挪用拼贴等标志性的现代主义电影技巧已被费雷里使用得驾轻就熟,而其中令人困惑的怪诞取景折射出的则是工业时代无处遁形的刻板与教条。影片的情节时间几乎与事件的实际发展相符,堪称男版的《五至七时的克莱奥》,男主角也与克莱奥类似地沉溺于自我的镜像之中,他是影片的一名主动的“观者”,同时也是片中片里被动的“观者”,在黑暗的子宫状空间里,迪林格尔似乎进入到了半梦半醒的模糊状态,这种“催眠”正是阿尔都塞语云的“询唤”机制发生之时,正如声源的时而未知,时而存在;以及电视影像的介入,虚与实的碰撞交织。费雷里实则是讲影片伊始时研究者朗读的论文进行了一番影像化视觉化的图解,结尾突如其来的滤镜切换,象征死亡的血红君临,预告人类社会的葬礼。
2022.10.14
Obtson2012-12-17
3
个人实际的生存需要遭遇了工业生产,生活环境批量化致使人与人之间产生疏离。这是一部放弃粗线、只对焦细节感染的影片,迷醉的背景乐、慢节奏的室内活动、冷感的“小剧场”,都形成一种自我隔绝。红色枪械更像是社会人的异样绝望,嬉戏而又焦虑。完美的作品,后劲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