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安好 Tout va bien (1972)
剧情简介

影片涉及的是一对从事传媒业的知识分子的感情生活和发生在1972年五月的一家香肠制造厂的罢工事件,他们和工厂经理一起被工人堵在办公室里两天两夜。在影片中,我们看到和听到经理、共产党工会代表、"新左翼"领导人、普通工人讲述他们的见解;看到工厂的作业流程;看到蒙当拍摄广告的工作,听到他讲述自己从68年起的经历和失落;看到方达作为美国广播公司驻法国代表的播音工作,也听到她的失败和烦躁;看到青年激进分子的一次超市抢劫和警察的暴力镇压;看到法国社会各阶层的"标准像";也看到蒙当和方达共同生活中的争吵与困境。甚至他们的爱情生活也构成了时代的转喻:二人相识相爱于68年五月时对一次罢工的参与,又在72年五月的这次罢工中发现个人生活的破裂。总的来说,这是在"六十年代之终结"之后的西方社会中,对知识分子的个人生活和时代社会的整体状况的一次双重书写,是对参与的无能和表达与再现的失败的一次痛苦反省。对戈达尔,这是他对自己此前电影实践的总结,也是为此后新的探索所设立的可能起点。

dingmumu2012-10-14
6
直男的自恋表现为话痨。办公室拘留那场戏的布景和最后的超市戏不错。但是情侣吵架就很虚弱,归根结底是直男的自大,无法平等地正视对方在感情上的需求,只能逃避到政治上的不作为。
brennteiskalt2020-04-30
17
戈达尔痛定思痛《一切安好》不具有克鲁格那种记录现实的实时性,而是五月风暴多年后的深刻反省。相对于思考革命本身,影片对于知识分子乃至文化媒介本身的角色更感兴趣。两位主角分别代表了文字与图像工作者面对动荡时局的迷惘,艺术自身对商业的妥协更是从影片反思式的开头即可看出。电影对于知识分子的号召是典型的“走出象牙塔”,看到更多的东西。因此它着力于描绘语境,让观众看到舞动的腿背后是商业广告的逻辑,而坐在摄影机后面的也是一位向资本主义妥协了的艺术家。戈达尔这一阶段常用的横向推轨镜头在后半段的超市戏中达到了意义的高峰,几乎把这个时间点上的整个法国社会囊括在内,而在其中进行记录的正是工作着的知识分子。这一天在历史上究竟有何意义,此刻尚不可知,只能留下三个版本的“今日”,以观后效。
U 兔2010-02-27
8
非常有趣,戈达尔真的是一个风趣的家伙,手法很犀利,同时又不拘泥。那种直白与大胆都是平常导演所做不到的。超市那场让我很是惊讶。以后会多找点他的看看
十一伏特2022-03-02
2
直面镜头的袒露心扉自白陈述,超市收银台横摇超长镜头,让我们仿佛看到《已婚女人》和《周末》的影子,曾经的那个戈达尔回来了,时隔四年终于又回归正常故事片叙事,同时也标志着DVG激进魔怔时期将要终结。 那个沦落到要拍广告片筹资的中年导演,那个美国来的会写文章的记者妻子,从68年5月到72年5月这四年间经历了太多甚嚣尘上的动荡,戏里戏外都走到了分别的十字路口。一切都不再重要,但愿一切安好。
丁一2010-03-14
7
疙瘩儿造反有理,长镜横扫家乐福
沁云2018-05-27
7
太棒了!戈达尔太深刻了。视听效果上的形式感、表演方式上的舞台戏剧感、思想维度上的哲学感及批判和反思的力度,在这部电影里达到了完美的融合。临近结尾的超市一幕是约十分钟的平移长镜头,形式美和批判性的内涵高度统一,十分耐人寻味,堪称影史经典。
麻雀山2020-02-02
10
这是某种超电影的电影,拍电影变成了一种政治行为,戈达尔最伟大的地方就是他对于电影这种形式本身的颠覆,电影并不仅仅作为一种景观,而是打破银幕,与观众的生活融为一体。开头通过对拍电影本身的一种讲述,实现对好莱坞式电影的嘲讽,中间的罢工,纪录片式呈现不同人群:资本家、公会、激进左翼、普通工人不同的态度,勾勒法国社会图景。上厕所那一段让人捧腹,请老板自己遵守不合理的休息时间,大哥蹲厕所哼国际歌太幽默了,很久没有这么开心过了。然后是导演和他的记者妻子,二人的状态反映68退潮后知识分子的尴尬处境。结尾的超市狂欢,简单的横移镜头构建丰富的内容,讽刺法共脱离群众,也有无政府主义青年终会失败的必然。和戈达尔早期的混乱无序不同,这一部多运用长镜头,工整而理性,仍不失强烈的批判意识和战斗性。
2020-02-29
3
#CC#高達说这是「清楚地交代階級鬥爭主題」的影像。回執於1968年五月风暴,当时一个在雷诺汽车公司做事的毛主义青年被暗殺,引发十多万人的示威游行,影片即为此拍摄。在形式上很创新:开头就将工厂内不同的房间像剖面图一样全部呈现在一个平面镜头里,加上“后来人”的口述,達成拼图板的效果。 彼时新闻媒体业大发展,諷刺意味就来了:代表媒介的相机在正修建的高楼(快速改变的资本城市景观)上旁观在野地(边缘地带)与警察对殴的激进青年。而最后十分钟的商场收银台推轨长镜头又将暴动拉至一个迷人的纯影像境地。如同“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历史学家。”他们不停改变自己,但愿这些激进青年以这种激进方式行事,只是因为他们年轻——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一定会“冷静下来”并忙于赚钱。资本主义制度的力量,在于它无限信奉自己的收买能力。
持人的摄影机2022-01-15
1
7.8/10。①一次工厂罢工事件中各阶级(资本家、知识分子、工人、共产党工会代表、左翼政客等)的众生相。②那对知识分子夫妇(电影人男&记者女)代表了五月风暴后欧左知识分子的困境:1他们认为人民群众的革命方式不够靠谱;2资本主义社会可以“贿赂”所有反抗者(反抗者会没有曝光度且生存也愈发艰难),正如后来戈达尔也不得不结束维尔托夫小组重返国际电影界。③自然主义电影:大量的深焦长镜头、非职演、角色们直视摄影机发表政治观点;几段「工厂横截面各个房间」的横向摇移镜头(相当于更自然的分屏【人工切割痕迹没分屏明显】)。④很多技法并不旁观(如揭示摄制组的存在、类布莱希特式的表演、解说型旁白、多特写等);有些情节观感不够有趣较无聊。
2018-12-25
6
戈达尔确实欠沟口健二太多;可能就是因为我是他里面“except”的中国观众,所以这里的revolution看起来总是有点过家家
sirius_flower2021-04-04
电影如何借助布莱希特的方法完成剧场式的动员 戈达尔和戈兰将工人罢工运动和电影拍摄的资本面结合 从场记板、每场编号的呼喊、签写各种款项的支票开始 以两位传媒(广告和广播)从业人士的视角切入。通过《我的战争》一般的双层摄影棚来呈现罢工工厂的斗争情况(细节有点塔蒂的味道)和后半段外景工人与警察冲突场景呼应。全片最精彩的是两个片尾的长镜头:家乐福超市收银台前平行推轨向右拍顾客结账 到达右端运动人士从景深的货架往镜头奔来转向左方镜头掉头推轨回左跟上与超市中西装男争吵的运动人士继续向左展示他们说服顾客拒绝结账推购物车向右出超市 掉头推轨向右直到遭遇进入超市的防暴警察重新向左推进(可能是最有意思的68式运动场景)最后一镜在郊野向左的推轨伴随电台流行乐也有意思。但这种阶级斗争似乎并不考虑世界政治经济结构
??失意的孩子2023-01-31
7.0 大概九年前看的,随便从CC合集里点开一部,没想到是我人生中第一部戈达尔。第二次看和第一次看好像感受差不太多。 我看过这部电影 2014-03-07 修改 删除 我的评价:★★☆☆☆ 较差 标签:戈达尔 1972 6.7/10 前半部分或许勉强算上有趣,后来也就家乐福长镜头能看几眼了
木六2021-01-29
3
1968过去了 城市和乡村又重回平淡 一切似乎变清晰了但也好像更模糊 失败在于代表权争议/阵营内部分裂/生理需求/戏谑与戏剧化…前半本嘈杂的工会反抗斗争生动再现(Badiou就重点提了Godard这本的杂音技巧 背景音世界的混乱作为人们思想混乱的表达). 食品车间依旧流水线生产着肉食 工厂之外也愈发像个工厂 人们又在家乐福奋力采购(5年前WeekEnd里就偏爱的横拉全景镜头这本多次) 理念不再被讨论/争辩而是被当做美好词汇叫卖被印刷成册如蔬菜般在超市贩售. 至于Godard 68.5前 说是已厌倦了制作所谓艺术电影 如有预感般地静候五月风暴席卷而来 他回忆道 当时似乎愚蠢又浪漫 感觉倒也还不错 Tout va Bien, Everything is Fine 至少看起来是 4.5
醉梦·聊生2023-08-18
1
故事的生成,戈达尔的新潮,镜头不断横移的空间拉开,政治只是戈达尔手里的玩具,面对镜头的所有人都可以长篇大论,这完全不是故事,而是政治观点的宣泄,采访便是戈达尔的自白,而政治无非向左或向右,是对所谓真理的辩解,是不断的阶级斗争。
孤树傲海2012-03-28
3
这部片子太政治了,太布莱希特了,太戈达尔了。拍得很好不过不那么好看,有点闷。
472013-12-12
12分钟时那个工厂办公区的横切面镜头横摇棒极了,老板与工人在空间上的区隔;蓝色与红色的阴雨;工人之于猪肉,老板之于工人的对比,除了明显的血迹还有找厕所一段的体现。
赱馬觀♣2009-03-29
4
http://mp.weixin.qq.com/s/fyG9-QJXocUJf8abM7q8Sw
禾一2023-04-16
完全是导演时评、纪录剪裁、案例分析及情景再现等的综合“杂糅”。 仍然以章节的方式(“现在”三章)呈现还算完整的故事,但,显然,戈达尔意不在此,只是借尸还魂、有所言说。 政治的、历史的、艺术的、现实的、隐喻的等等,戈达尔的片子,不是“看”的,是要“读”的。
无心2008-09-07
1
要了解那段历史,才能更理解这部电影
荒也2013-09-13
场地不连续的神奇剪辑方式,少外景多摄影棚,当时社会问题作为主题,结尾对观众的反问方式,多采用业余演员等特点,和大岛渚的《绞死刑》如出一辙。可以看的出戈达尔对大岛监督的敬意。全世界只怕再也没有导演能像两人如此相似的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