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梨树 Ahlat Ağacı (2018)
剧情简介

司南(岛吾·德米尔考 Doğu Demirkol 饰)是一个土耳其男孩,刚刚从大学毕业的他正在准备出版自己的第一部小说。然而,出版小说需要启动资金,这是目前司南最缺乏的东西,无奈之下,他只得返回故乡恰纳卡莱省的乡下,在那里,居住着和司南久未联系的父亲伊德里斯(穆拉特·杰姆吉尔 Murat Cemcir 饰)。

司南本来有一个非常幸福的家庭,然而伊德里斯染上了赌博的恶习,这个恶习让他的家庭最终走向了分崩离析,这也是司南记恨自己父亲的最大原因。伊德里斯本来是一名德高望重的教师,赌博令他失去一切,还背负上了巨额债务,儿子的回归让伊德里斯不得不再度面对自己失败的过去。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努里·比格·锡兰

天坛奖(提名):努里·比格·锡兰

炒煤能手2018-05-19
352
爱读书的年轻人自以为是的cynicism,小镇青年努力挣脱父辈命运的挣扎,对未知世界这个概念的单纯渴望,就是一口永远挖不出水的井,现实和梦境的交替之间,要么选择在井口吊死,要么继续向着地心用力地锤吧
2019-05-30
777
文学青年三大痛:穷(多半是生在小地方)、懒(除了搞文艺以外屁都不会干)、相信自己有才华
胤祥2018-05-19
113
#5500. #Cannes71# 7分。摄影好的没话说,看到金秋的山野啊冬日的雾气啊树叶间的阳光啊都美好极了,然而半小时起的不着调对话实在是无聊,根本没有必要搞这么长……关键还不只一场。所幸各种小招数都不错,没事儿翻个做梦什么的。结尾半小时感人至深,差点就能翻盘了。不着调的爹和又丧又嘴欠的儿子。
西楼尘2018-12-22
414
外公穿着低腰裤子去主持祷礼,父亲带着爱犬在山上放牧羊群,高龄老人仍坚持工作。他只会与伊玛目争论信仰的价值,与名作家挑衅文学的本质。视父亲为偷了三百里拉的窃贼,自己却是变卖父亲爱犬的强盗。鄙视守在故土的人目光短浅,自己却一直在精神世界里流浪。干涸土地不会出水,孤独的人才能掘出绿洲。
南悠一2018-05-19
233
4.5.在美丽而浓稠的土耳其乡里,大量聊天中投射出男主角与环境和他人的疏离,而父子关系成为隐隐的内线,非常文学的讲述方式。结局指向存在主义哲学两大终极话题,加缪的自杀和反抗,不出水的井就像西西弗推的巨石,荒诞而孤独。看哭了,像是专门拍给我看的。大概已是我最爱的锡兰电影。
RayLynn2018-05-19
215
这么说吧,之前看了一场戈达尔补足了觉,才有胆进这一场看。
欢乐分裂2018-12-06
133
比起富有哲学思辨的绵密台词,氤氲的山雾、通透的光线、风声掠过的窸窣、苍茫的远景更让人沉醉,光晕流转在斑驳树叶间,宛如是生活底色的未知多变。 又一次锡兰自身创作意识的投射,沉沦在文字世界是否能拯救生存危机,当命运重返旧日轨道如何作出“正确”的选择,信仰是否需要真相,小镇青年在接受都市历练返乡后面临的尴尬、理想与现实反差间的巨大失落、广袤天地间无法融入周遭环境的孤独;三段对话在境界和格局上呈递进升华,三段梦境在心绪转变上的分水岭。 四时更替,终明白及时放手也是一种胜利,无论是兵营还是书本都无法教会我们生活,冬日里的新生与贯穿首尾的枯井互为映照,暗指父子关系的解冻、与过往的冰释和自我接纳;「井」的意象、父子关系以及同为土耳其的地理背景,想及《红发女人》,他终于接过父辈的工具,一心向地心进发。
木卫二2018-12-21
125
杰兰的《野梨树》跟李沧东的《燃烧》实在太像。连「给青年诗人的信」,都能题材撞正,不仅是英雄所见略同,也不忘对自身国度的社会现实有强烈关照。与我曾经熟悉的杰兰相比,镜头变化极多,多到有些随心所欲、漫无目的。还有两场近二十分钟,关于文学与信仰的大型对话交锋。感人瞬间,自然是结尾的和解,还有父亲的自我放逐,对孩时野梨树模样的描述,孤独而扭曲,永远留在土耳其的乡间土地上。
Upup haha2018-05-19
101
本届最后一部主竞赛,又是晚上八点,还是三个小时,忙了一个电影节大概都很累了,再加上是锡兰电影,全场人多半都是睡睡醒醒,但醒着的时候确实觉得这电影很好看啊,画面也极佳,但是马上又被话痨台词催睡了。#很特别的观影体验
顿河2018-05-19
134
在冗长的对话里寻找生活的价值,如同我们在贫瘠的山坡上挖一口水井,锡兰作品的沉静悠远,力道在于早上醒来还在回味他的故事。以及庸俗说一句:土耳其太美了。
LORENZO 洛伦佐2018-05-19
104
最喜欢的一部锡兰,浓浓乡愁,勿忘野梨树。
糖罐子.2018-12-16
30
本届戛纳最爱。1.“失败是命运的事情,成功是自己的事情”。苍野茫茫下的安纳托利亚,无法释解的困境与心结,以同及《冬眠》的绝美摄影结合高密度对白述说乡愁,那些雨雾和风雪都是锡兰托举情绪映现思虑的最佳抒发。将影像化作镜面,不论枯井之下、亦或尘埃落叶之间,凝神聚目,我们都能照见最为真实的自己,关于曾经自私的过往与尚不明朗的未来祈盼。2.论辨触及女性地位、文学创作的功利与目的性、宗教信仰和虚伪腐败的官僚主义制度。从片面至全局、个体到家庭,人物关系层层递进,结尾以父子和解、接纳自我升华感动。3.寻狗启事/新闻剪纸/特洛伊木马。4.树下拥吻如幻迷醉,颅内思臆又此般真切。婴儿脸上的蚂蚁&井内的自缢。梦境比现实悠长,人生比电影艰难。5.我们都是不被理解的畸形人。(9.3/10)
鲜有废客2018-12-10
62
其实和《冬眠》很像,男主角就像是《冬眠》里的男主一样,到处想要找寻思辨的出口,不信宗教、鄙夷社会、反感过往和家乡,然而他终究逃不了,到底还是在爷爷家门口挖井。 锡兰的电影越到后面,越感觉不是超现实的画面惊了我一下,而是里面的时间感。譬如在《野梨树》中,梦境可以很悠长,现实却可以用两个画面直接打通。男主在家停留的日子和当警察归来的日子,一个凝视镜头就可以越过去,这种神奇感不在于省略,而是在于连贯,他在不经意间让本来存在的触感流到了另一个时空,这让人毛孔结冰。
巨米雨2019-01-14
7
如果是小说,我可能会喜欢。但是拍成电影,真的太长了太乏味了。大段大段的对话,我抱着期待却不算出色的摄影,都让我这三个小时过得非常痛苦,睡着那十分钟后醒来倒是蛮清醒的。电影这种形式,虽然寄托了创作者表达的意愿,但毕竟不像书籍,是私人的作品,电影总归是属于群体的东西,还是该把好看放在首位。
桃桃林林2018-05-19
42
最后有点感动了
PureSucker2018-05-19
49
啊,真是大师。就是角色喋喋不休实在太辛苦了,一场阅读理解考试,
子戈2018-12-11
53
全片188分钟。 选了一个困倦的下午看,以为会睡着,竟然没有。 影片讲述了一个励志成为作家的青年毕业后回乡的遭遇,有点《杰出公民》前传的意思。 不同的是,这个对什么都看不惯的“杰出青年”并没有如愿,而是和他最看不上的父亲一样,沦为了芸芸众生中的一员。 影片中的几个诗意段落都拍得漂亮极了,大量嘴炮的部分也因为对白的精致而抵消了视听的单调。 野梨树——一种不合时宜的树木。 影片讲述的正是不合时宜的人该如何生存。 生活就是脸上爬满了蚂蚁,还要固执地睁开眼。 生活就是挖一口可能永远也见不到水的井。 野梨树长得粗糙,果实干瘪,但别有一番滋味。 影片最后用一场父子和解来达成了对现实生活的接纳与继续反抗,格外动人。
狄飞惊2018-12-27
23
感觉这部的创作素材应该就来自于导演的个人经历,单差片头或者片尾一行字幕:献给我的父亲XXX,虽然是意料之中的失败者之歌,但最后一幕还是击中了我。问题是,要不要用三个多小时的内容来如此长篇大论?将三人行那段讨论及主人公和作家的那番辩论删除,电影估计就可精简到两小时片长,这样会不会更紧凑有效?导演的风格是否需要高密度强思辩的对白来强调巩固?要和《冬眠》比的话,我觉得是差在格局上,《冬眠》里的那些台词与主题是匹配的,或者说,它的叙事主要就是依托台词且呈纵深化推进,而这部则未必有那么契合,删减部分台词,并不会对它的叙事造成太大影响。所以要说锡兰在炫耀,他炫耀的不是摄影,而是这个剧本里的部分台词,那些烧脑而又形而上的对白,并没有完全放对地方,福茂建议锡兰做适当删减是对的。
基瑞尔2018-08-19
8
【土耳其】凿不开的井、漫天飞雪的家乡和席卷冷浪的河流--游子的乡愁和一对父子关系的和解都在这三个小时中不慌不忙的娓娓道来。更偏向导演自己的私人记忆,即使也有着关于时政和现实话题的触及,但还是变得细腻温缓了许多;Sinan捧着自己的书,小心翼翼签给母亲,到沦为门背后的“两块搬砖”,几个细节却看得最近的我感同身受,几度湿了眼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