粗野派 The Brutalist (2024)
剧情简介

故事围绕匈牙利出生的犹太建筑师拉斯洛·托斯与妻子埃尔兹贝特展开。他们在二战后逃离欧洲,前往美国重启他们的事业,并见证了现代美国的诞生。然而他们的生活被一名神秘而富有的客户改变了。

最佳剪辑(提名):达维德·扬乔

最佳导演(提名):布拉迪·科贝特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摄影(提名):洛尔·克劳利

最佳配乐(提名):丹尼尔·布拉姆博格

最佳女配角(提名):菲丽希缇·琼斯

最佳男主角(提名):阿德里安·布罗迪

最佳男配角(提名):盖·皮尔斯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莫娜·法斯特欧德 / 布拉迪·科贝特

最佳艺术指导(提名):帕特里西亚·库奇亚 / 朱迪·贝克尔

银狮奖 最佳导演:布拉迪·科贝特

Arca CinemaGiovani Award:布拉迪·科贝特

主竞赛单元 金狮奖(提名):布拉迪·科贝特

费比西奖(国际影评人联盟奖) 最佳影片:布拉迪·科贝特

电影类 最佳导演:布拉迪·科贝特

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

电影类 最佳编剧(提名):莫娜·法斯特欧德 / 布拉迪·科贝特

电影类 最佳女配角(提名):菲丽希缇·琼斯

电影类 最佳男配角(提名):盖·皮尔斯

电影类 剧情片最佳男主角:阿德里安·布罗迪

电影类 最佳原创配乐(提名):丹尼尔·布拉姆博格

电影奖 最佳导演(提名):布拉迪·科贝特

电影奖 最佳影片(提名):莫娜·法斯特欧德 / 布拉迪·科贝特

电影奖 最佳摄影(提名):洛尔·克劳利

电影奖 最佳女配角(提名):菲丽希缇·琼斯

电影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阿德里安·布罗迪

电影奖 最佳男配角(提名):盖·皮尔斯

电影奖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布拉迪·科贝特

电影奖 最佳原创配乐(提名):丹尼尔·布拉姆博格

电影奖 最佳艺术指导(提名):帕特里西亚·库奇亚 / 朱迪·贝克尔

最佳电影导演(提名):布拉迪·科贝特

电影奖 最佳男主角(提名):阿德里安·布罗迪

最佳剪辑(提名):达维德·扬乔

最佳导演(提名):布拉迪·科贝特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摄影(提名):洛尔·克劳利

最佳配乐(提名):丹尼尔·布拉姆博格

最佳男主角(提名):阿德里安·布罗迪

最佳男配角(提名):盖·皮尔斯

最佳原创剧本(提名):莫娜·法斯特欧德 / 布拉迪·科贝特

最佳美术指导(提名):帕特里西亚·库奇亚 / 朱迪·贝克尔

最佳主角演出(提名):阿德里安·布罗迪

最佳配角演出(提名):盖·皮尔斯

最佳摄影(提名):洛尔·克劳利

最佳男主角(提名):阿德里安·布罗迪

最佳男配角(提名):盖·皮尔斯

路过蜻蜓2024-09-01
199
阿德里安,掌管破碎感的神
Ejour2024-11-09
52
为一个虚构人物创作这样一个史诗般(时长)的故事,也是挺粗野的。
Parity2024-09-02
36
#Venezia 81 #70mm 4+ 漫长的、优雅的,无意规矩完成一部人物的传记,而是在一场场平缓而波澜不惊的对话和急促而摄人心魄的情绪捕捉中简洁有力,在破碎的叙事和视觉奇观中不可预测(尾声前居然跳戏到《建筑元》)。形散而意不散,仅靠一座建筑的工程,同一位大亨的交锋,和同一个爱人的纠葛,野心勃勃地勾画二战后犹太民族史的美国分支的轮廓,轮廓内涂画美利坚的华丽外观与堕落内里,轮廓外则又不断质询,欧洲于美国何如?
2024-12-01
24
#BFI #70mm #Preview 长评-美国梦破碎在资本牢笼。电影以角色的内心作为主要驱动,从角色的孤独到社会结构的冰冷逐层深入的呈现,移民建筑师拉斯洛一家在美国的经历展现了资本如何吞噬梦想,人性和生命。结构可分两部分,一以信件作为主线来展现拉斯洛的内心世界,二则是妻子来到美国后两人共同的经历。他被束缚于资本的牢笼,他妻子则是被普渡止疼药毒害。侄女在片中的沉默成为战争创伤和资本吞噬未来的一种具象表达,而开场与结尾的对照也是预示着这些都是历史创伤的不断重演。构图和大量浅焦很棒,手持跟拍呈现的抖动和POV的升格特写镜头也很大成度帮助呈现了男主的内心。广角仰拍体现权力,纪实风格的画面打破现实与虚幻的边界。音效和配乐在两幕变化明显,片尾曲也是极尽讽刺。建筑如同电影,讽刺美国资本想到了《蔑视》。
红酒与谋杀2024-09-01
60
三星半。这片的工艺真没得挑,但总体上还是野心大过实力了,没觉得哪里先锋大胆,反而太拘谨,甚至有点束手束脚,肩负的包袱太重了。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制作体量之下,更需要明晰的是哪些人生篇章应该得到充分的展开,哪些关键线索又该被重点截取,是什么造就了主人公与建筑艺术之间的忠实情感。干着当今最为奢侈之事,就像一场豪赌,可结果只能说是中规中矩地完成了一部自带标签属性的“巨作”而已。看到最后一幕也算明白了,原来还给威尼斯建筑展部分做了极好的推广。科贝特是不是很想成为这个时代的西米诺啊,奈何美国影史上就只有一个西米诺。
饮歌2024-09-11
16
真的很久没有看这么扎实、流畅的故事片了。主人公的人生在大时代背景下显得那么生动,美国梦的燃起和破碎,家人的离别与重聚…不得不令人感慨在命运面前,每一个人都那么微不足道。70mm的胶片放映,不但让这部野心极大的电影只用画面就能征服观众,更让这种胶片质感为故事和人物增添一份传奇色彩。Adrien Brody奉献了又一次影帝级的表演!
踢迩达2025-01-04
4
奥斯维辛之后,写诗是残忍的。经历过战争阵痛的灵魂,在伟大之美面前,只能更加反衬个体的丑陋与卑微。美国大抵是无法理解和真正接纳这种美丽的。
咸菜帮老大2024-12-16
47
預告片可以說是年度級詐騙現場,那些想像中關於建築的聲色光影、戰後美國的設計史詩,統統讓位於小格局的顧影自憐。那些創作者想要表達的,正是我早已厭倦的。Q&A明顯能感受到導演編劇對於建築並沒有特別想說的,屬於借這個酒杯澆自己塊壘了。只是關於建築師的電影甚至沒有一張設計剖面圖,頗令人失望。
南辕北辞旧城2024-09-02
36
严格里说是三星半,为Adrian和Felicity松一把可以是四星,为建筑本身的优秀松一把可以是五星。 导演想什么都抓一把,结果每个都从人指缝里漏一点:二战后的犹太移民、宗教、美国梦、种族、婚姻家庭、战后艺术的去留…这就是本片的模样,大杂烩吃点菜。影片风格独特是视觉享受,配乐加分,用包豪斯工业设计输出现代建筑美学一把甩人脸上,虽就个人来说其实很吃这一套👉👈但是不代表可以掩盖过剧情和叙事上东一块西一撮,这样的叙事方式带出来的人物塑造…等上院线看的话,感觉观众屁股的坐牢感会有点重,哪怕有影片钦点的中场休息20分钟。喜欢建筑的可以来看看这部,甚至是建筑双年展粉丝向,结局竟是最好的宣传。 中途配角说我唯一一次离开卡拉拉是为了亲手去揍Mussolini尸体一顿,影厅有意大利人乐得鼓掌,这很🤌
Kevin2024-11-16
21
#pff24 开篇倾斜的自由女神,这片土地上从未消散的罪恶和堕落。但epilogue真的既不聪明又不敏感,急切地给出归纳、毁掉所剩无几的暧昧性,还板上钉钉了如此problematic的zionist视角
已汪销2024-09-03
16
上下半部水准不一,人物性格塑造前后不一(上半部隐忍下半部癫狂),职业精神刻画不精彩,结尾处男主几乎直接消失。上半部氛围尚可所以及格,但这也能吹比肩xxx,就是环球的营销话术,别信。
嘟嘟熊之父2024-09-01
85
观感极其丰富,丝毫不在意风格的统一与叙事的连贯,每一幕都以全新的格式展开,观看的方式也随之重启,稍不留意就会被甩下车来。时而滑稽时而悲怆,时而重表演调度,时而重构图景深,时而依靠高密度的对话激起观念的交锋,时而透过面孔实现能量的积蓄与宣泄,意识流的蒙太奇与压倒影像的强势配乐同样玩到飞起。主题庞杂又彼此勾连,犹太人漂泊与寄生的痛,美国梦的蛊惑力与黑暗面,婚姻的裂痕与韧性。明明段落界限如此清晰,却始终未见可被提炼总结的剧作结构,正切合了主角(导演)的职业特性,永远待修补的建筑,永远未竣工的城市。很久没看到过野心如此大的电影,一度想看导演出丑,但最终还是臣服了。
btr2024-09-03
36
#Venezia81 史诗般的叙事。第一部分借用奈保尔的书名「抵达之谜」,暗示作为他者试图融入美国的时期;第二部分妻子到来后,美国梦brutal的一面显现。建筑/未完成的建筑不啻拉斯洛一生的隐喻。布罗迪应该拿影帝了。相比故事与摄影本身,声音设计更新颖先锋。(ps. 如果你搜索Laszlo Toth的名字,你会发现……)
Rich2025-01-12
11
看到最后才知道原来所谓的展现被资本强奸,真的就是字面意思啊哈哈哈哈哈哈
zy_2025-01-02
4
70mm on New Year's Eve. 可以延续给导演的上一部的评价,前半段是满星的水准,后半段剧本就开始乱写直线下滑。215分钟有很多unnecessary的剧情,剧本真的可以再打磨打磨,Joe Alwyn演技太差了,每次出场都犯二手尴尬症,还有导演总是给演“侄女”的那个演员各种没必要的剧情和特写真的很迷,我一出影厅就拿起手机查这演员和导演是啥关系....
calendar2025-01-13
9
Beautiful and confusing. 第一次看自带intermission的电影,加上AMC的广告,从进影院到出来整整四个小时。影像质感很好但我满头问号,主要是领会不到给这个虚构人物拍这么长一个电影到底想讲啥,感觉啥都没讲清,也不怎么有史诗感。可能有部分台词没听懂的关系…金主富豪突然兽性大发为哪般,在饭桌上突然消失后到处找找不到就没了?谁能想到最“好看”的部分竟然是Adrien Brody的身材肉体以及40/50年代复古时装秀。叔年纪大了竟然更性感了,演这种忧郁破碎苦命又有才华的欧洲犹太幸存者简直手拿把掐,完全回到舒适区,今年奥斯卡二封已经胜利在望。很喜欢AB叔但说来好笑: 在各种大片小片电视剧里(大部分都不怎么成功地)扑腾半生,归来还得靠演跟钢琴家如出一辙的犹太人幸存者拿奖…
荆棘2024-09-29
20
最吸引人的是无处不在的冲击和对比,时而沉稳时而戏谑的镜头,看起来无脑的施暴者和看起来聪明的受害者,表面的隐忍和内心的狂暴,身体的残缺和精神的完整, 美国人如何“荼毒”犹太人的画面描绘的淋漓尽致。当然这一切的一切都是因为AD演的 实在是太完美。
盒装机器人2024-09-03
9
#81th威尼斯 作为建筑学生看的有点尴尬,但是构图色彩已经能看了
废话队长2024-09-01
10
三小时浓烈的意第绪味无英字英文轰炸,环球是真傲慢啊,很多没看懂的地方,但估计也不会再看了。第一章非常喜欢,胶片的光感跟主角亢进的状态保持了一个合适的距离,以片刻的安宁将美国梦的反面根植。然而之后,明显感觉到建筑师身份带来的信息特质,以及家庭婚姻的加入让主线多次偏轨。结果是仍然会慨叹,但阶级差距导致的身份跌落力量感锐减。大银幕看不失为一种视觉按摩
Isomorphii2024-12-20
4
【A-】70mm @ AMC Lincoln Square,极优秀的质感,教堂内部和采石场两段的质感惊为天人,以二十分钟幕间休息为界,第一幕是典型的移民美国梦的升腾,第二幕是这个美国梦的泡沫在欲望和暴戾中的终结。epilogue处理并不好,对于全片的野心来说几乎是一种自降内涵的平庸化,全片不甚明晰且令人困惑的Zionist立场也是瑕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