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语 Langue étrangère (2024)
剧情简介

害羞文静的法国少女芳妮参加学校的交换学生计划,来到德国住在同龄笔友蕾娜家。蕾娜冷酷又充满防备,语言是她们之间的一道墙,芳妮为卸下蕾娜心防,将烦恼与秘密告诉对方,两人因此拉近了距离。时间一天天过去,爱情不用翻译,反倒在语言的落差中滋长。这次,轮到蕾娜前往法国交换,暂住芳妮家的她,逐渐发现芳妮的秘密似乎另有蹊跷,但更糟糕的是,自己的感情已经越陷越深⋯⋯

主竞赛单元 金熊奖(提名):克莱尔·伯格

泰迪熊奖 最佳电影(提名):克莱尔·伯格

Orpheus+2024-02-20
13
6.0。圖窮匕見才發現最終落點居然只是Anti-Bullying,頗有些前一個半小時的精緻結構全部錯付的觀感。對德法家庭、教育和社會政治氣候的把握略顯偏頗,使得德法筆友互至對方家中常住的經歷被簡單地呈現喜劇與悲劇的二元對立。本應著重探討的語言差異則多退居為點綴。更致命的問題在於,探討青少年政治態度的情節被末尾的反轉全部消解,變成了一種源自情感需求和創傷應激的純粹主觀敘述。《阿黛爾》之後,全世界的青年Lesbian電影都離不開藍色了。
野原DQ2024-12-24
5
含姬量比较低…还有诡异的吃脚镜头😅在社会动荡时局中被推着走,欧洲青年这么积极的介入政治,彰显立场,似乎是一种当代的存在主义危机,德国金发蓝眼女主的传统家庭,法国移民混血二代的融合身份,都在德法语境下显得微妙,但叙事失焦很难让人共情,最后还没看懂…两位妈妈演员选到心坎上了,还有两句对白-“我觉得你妈很漂亮”-“你妈妈也是”😂
胤祥2024-02-20
15
#10306. 74th Berlinale-主竞赛。可译作《我的外国笔友》甚至《德法两生花》。算是本届的意外之喜,虽说影片从后期包装到题材都像是一个新生代14plus的片子,但越看越觉得进主竞赛是实至名归,德法两大影后作配,又是酷儿题材,搁在去年”coming of age“主题的时候本片一定是开幕片啊!影片某种意思上可以算是如今的欧洲”主旋律",导演尝试处理的正是包括极端政治思潮问题和家庭问题在内的诸多最前沿的社会问题,又以一个提倡对话沟通和理解的态度来编织故事,德法两国的戏正好一半一半,两个女孩面对政治和家庭的不同态度(片子里的几次政治讨论实在太典型了)又可谓是德法两国的国族寓言(斯特拉斯堡和莱比锡的选择也意义非凡)。本片虽然很讨喜但是也略有点buff太多的感觉……#年度佳作候选#
神仙鱼2024-11-11
3
语言的差异→文化、观念、政治立场的差异;一半德国一半法国的结构,社会家庭的撕裂状态;只有真诚的沟通和情感能够弥合,但最后的眼泪是不舍还是决绝?
小满2024-02-20
13
连续看了两天女孩之间的情感关系,喜欢的还是这部。在自我同一性一团混乱的青春期时代,任何刺激便能铸就一团易燃易爆炸的熵。故事的铺陈巧妙,在德法关系多年的恩怨与和睦之中建筑,两个少女的情感暗流涌动,更有多年以来的刻板印象语梗在互损(身边坐的德国人听到1989还有法国人不说英语这些都哈哈大笑)还问🇫🇷为什么一直罢工(我想说你们🇩🇪不是吗🙃)一部关于青少年和家庭之间的讲述,在用不同的语言言说的过程中,就是在自我身份认同不断博弈的过程。因为身在异国深有同感这样的心情,许多误解始于语言的傲慢,我们用语言掩饰遮盖编造一切,也正是语言的表意,所能倾尽的程度深深影响了身份上的认同。担当两个女孩用对方的语言说出我爱你时,大概又是一种“电影超越巴别塔”的宣言。用陪伴,触感的互动去填补无法用语言到达的维度
基瑞尔2024-12-06
1
看过导演的上上部《派对女孩》,没想到距离现在已经有十年了。试着去探索一段爱恋关系的流动,即使女孩间的感情是最终的落点,要来一个“燃冬式场面”是绕不过去的话题噱头。但印象深刻的却是不采用平铺直叙的方式,而借用无比糟糕进程毫不顺利的“笔友奔现”作为开始,在此后写下她们分享彼此的历史、文化、话题、创伤…排斥斗争再到包容共存。被均匀地分成两半,德国有它的问题,法国有它的痛苦;但在任何变化面前,我都足够成为你的“语言”,给予指引和探索。
夜半快餐店2024-02-20
23
其实拍得挺寡淡的,说它好不是因为影片质量遥遥领先,而是现下的欧洲正需要这样一部电影留作记录。这也不是为电影节获奖而做的取巧的手段,这些议题就是欧洲如今必须面对的。大人不敢讲讲不清,青少年来讲。社会矛盾和家庭矛盾的交叉叙事不会让人感觉无聊。正在自我同一性塑造中的青少年们就是能把这些议题拿出来闹拿出来说的完美对象。所以电影进行得非常流畅合理。另外两人的一段对话中对恐惧对象不同非常有趣。一位恐惧未来恐惧气候变化,一位恐惧自己遇到渣男咋办,但谁又能只有私人或者公众生活中的那些恐惧呢?
红酒与谋杀2024-02-19
11
很典型的议题杂糅,有些贪大求全,又没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好若干要素。青少年成长、同性之爱、亲子关系、社会运动、文化身份、政治见地、语言参差,以及当今欧洲的裂隙,一锅乱炖就这样做好了。@Berlinale74
垣樨2024-02-24
20
惊讶于大家觉得是议题杂糅、什么都要讲、不贴合青少年的生活,我反而觉得这是对欧洲年轻一代非常精准的记录,表现的也恰恰都是此刻欧洲正在处理的问题。政治的、家庭的、身体的、自我的问题全都混合在一起,当然只有青少年才最关心它们,也最active地探索。觉得语言间的来回试探和解释可以再多一些,法语还是说太多了xD
ibelieve2024-12-22
!马斯楚安妮与德纳芙的女儿。
圆首的秘书2024-02-25
14
结构上严整一分为二,前半截讲述德国问题(极右),后半截讲述法国问题(极左),通过青少年视角将欧洲政治和微观家庭连接起来,最后落点是个体的情感和创伤。两场家庭饭桌戏一针见血。德国小演员非常抓人。没拿编剧奖很可惜。
上世纪老人家🍦2024-12-27
6
哇终于看到一部完全属于现在的,能产生共鸣的影片,我也害怕,几乎是害怕一切。
南悠一2024-12-08
6
是欧洲电影节常见的风格,叙事非常稳定。议题被杂糅在一起,主角个人情感和身体探索,与法德边界历史遗留、当下糟糕的政治环境交织。青春的敏感会让她们格外注意到一些现实问题,一个属于当下的青春故事。但技巧过于稳定,结尾实则把杂糅的议题做小了,社会问题的起源被逐渐归因于女主角自身。3.5
小金2024-11-10
4
元素过多但较为和谐,两位女主简直就是德法的社会性格化身,从开口闭口离不开政治到本身就生活在政治之中,时刻践行着青年一代的反叛意识;具体到两个人的情感线,又拉扯的挺唯美的,“谎言是不同语言中通用的语言,承认自己的谎言则是关乎卸下伪装与防备表达爱的语言”
Marutvat2024-05-18
4
一个在梦里对自己撒谎,一个在现实中对自己和他人撒谎,这俩还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啊
子戈2024-12-07
7
等于是用两生花的人物关系,拍了一部戏梦巴黎(莱比锡本就有“小巴黎”之称)。青春、荷尔蒙、性、政治,都在同一频率上激荡。 “法德双国记”的设置,无疑打开了历史的维度,将国别身份、旧恨新仇同时叠加在两个女孩身上,而循着她们各自的家族脉络,则又延展出当代极右翼势力崛起的版图。 能看出导演的野心是一点点膨胀起来的,拉拉情已经无法满足表达欲,所以她把承载在这条情感连线之上的砝码,越加越多。这是相当危险的,一旦压垮,将万劫不复。但好在导演的操控力,还是勉强维持住了平衡。 政治是一种病态。使中年人避之不及或歇斯底里,对年轻人来说,却是比巧克力蘑菇还致幻的春药。若没有这颗药,她们才不会爱得死去活来。#HIFF 6th# 打卡8
匣中猫2024-08-26
2
政治、同性愛,最後都劃歸成青春的某部分,感傷一點點但又沒有到特別驚人的情感湧動,感覺belike港譯抽水的cmbyn一樣緣起(?)類似,只是放的東西有點過雜了,看著整個故事講講講講到過載,但卻沒有什麼可以歸納總結的部分,稍微有點可惜。但可能因為趕場途中被車撞和有一些突發事情的原因(沒有見血)吧,感覺有些東西好像更加有實感了。3.5歸4,蒽順便刻板印象中les是不是只舔手不舔腳……
耐观影-Xavier2024-02-20
25
该有的元素全都有了,欧盟,战争,女权,性少数,青少年,女性电影,环保,全女性阵容,等着拿大奖了
刘浪2024-03-09
5
整体其实挺有效的,将各类议题装载进青少年的视角中,理解的偏执与视角的受限也都被稀释了不少。通过不可信叙述与出神,当中建立了大量的模糊叙事,甚至两个角色本身都可视作一个密切的整体,从而形成了一个唤醒与分离的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