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剧情简介
在关东大地震的 5 天后(1923/9/6),千叶县福田村就发生了集体杀害日本人的事件。
当时有 15 名从四国香川县前往关东的药商,途中行经福田村,在渡船场附近的神社稍微休息,准备搭船去茨城县。 这群来自香川的商人说的方言(讃岐弁)和福田村不同,正好福田村又陷入「担心被朝鲜人攻击」的集体恐慌状态,100 名以上的村民全副武装要猎巫,斩钉截铁认定这15 名来自香川的商人是朝鲜人,杀害了其中9 人,受害者包括3 名幼儿和1 名孕妇。
最佳导演(提名):森达也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编剧(提名):佐伯俊道 / 井上淳一 / 荒井晴彦
新浪潮奖 最佳影片:森达也

56
挥舞U型锁的人,蠢到可怜

87
百来年后的22年,福田村被封村了。

62
花大量篇幅去细细描摹各条叙事线,这种细密的铺陈对最终的悲剧发生非常关键——世界轰然倒塌是因为根子已烂,群像的多样性提供了暗流涌动的根源,虽然每个人的算计、心机、欲望、恐惧如命运符码脚注在这个大事件的边缘,实则如同心圆波纹一般由外圈逐渐涌进内里,逐渐压榨、紧缩,直至几条线汇合,走向和结局已无法更改。
在狂欢的民粹风潮中,普通民众对谣言和威权的惊惧盲从,退役兵对军队和国家的盲目崇信和军人光环自带的自大傲慢,其实是上层政策引导的结果,开场即点明彼时日本正处于军国主义的兴发期,集体性的暴力在口口相传和一封封通报中被传染着——平庸之恶如何养成;打着爱国幌子的行凶者、沉默的旁观者、迟到的觉醒者、清醒的反抗者——世界原来一直是这样。

32
9.2minami
简洁有力。趁天灾行人祸,一百年前的虐杀事件,今天仍以其他形式不断重复。
好的电影提出问题而非提供答案。纪录片导演森達也拍百年前的故事,其意涵自然是指向今天的社会。
新闻(及包括电影在内的一切媒体)的责任是否被履行?
集体之恶的构造是什么?
受害者为什么沉默?
Propaganda→谣言→恐惧催生暴力的过程中权力如何移置?
每个问题都不新鲜,每个都切中要害。森達也导演狠在建议观众把自己对应故事中的人物ーー你是受害者?还是加害者?
说到底,不过是选择相信什么,选择怎么活下去的问题。

25
一段不被霓虹官方承认的历史,一些无法回避的道德问题。被男子气概支配的一生,却只敢对无辜弱者挥刀相向。统治者信手拂下的舆论尘埃,落在普通人身上却是灭顶之灾。
前面各支线小火慢炖,收线起锅却快准狠,高潮猝不及防却很有震慑力。和森达也同场, 我被电影shock了,而导演被本土特色影院按摩椅shock了。

75
几乎技巧全无,牺牲节奏去笨拙地铺陈人物、伏线,却贡献出了许久未见的惊人表达。知识分子、精英人士、新闻媒体,本该用以支撑文明的每一重外部力量在“大是大非”驱动的集体之恶下全部失效,在这之后则是落在每一个普通人身上的,良知的失效。所以到最后施暴者面目模糊,刀子刺向人体,轻飘飘没有声音。

18
并不是很实在的历史性作品,某处总隐隐透露着,像是用华丽词藻写的纪实性文字,总觉得不太真实。但就这感觉呈现最后的大虐杀特别搭调,梦一样残忍,反而有了些戏谑。草台班子一样的世界。

29
向主创带着这样的故事来中国的勇气致敬。开场制片人就很激动,噙着泪“这部电影不光是给日本人,也希望有更多亚洲观众来观看,所以我制作了这部影片。能和大家在一起共赏这部电影,非常感谢,这将感动我的一生”。属于创作者的幸福时刻或许也在于此。
本片由日本被封禁的真实事件改编。讲述关东大地震后一个小村庄的民众如何在军国主义,propaganda的夹缝间陷入恐慌,最终将竹刀刺向被误判为朝鲜人的同胞。
影片在对孕妇,孩童的杀戮中推向高潮,在幸存者对望的难言神情中落幕。
尽管剧作上不尽完满,但题材对现实的映射还是看的让人脊背发凉。
以至于最后直面主创,思绪万千。
ps:由于坐的实在太近,又在中间。忍不住提了第三者该如何自处的问题,导演说能回答他也就做政治家了,但生而为人…善待彼此。

25
曾经骑着自行车散布谣言的毒瘤在现如今的短视频平台上早已赚的盆满钵满,北影节会不会放呢?

15
3.5,冷静的白描让这场历史像一个人类社会学的实验性样本展现,不安和恐惧在里面任其潜伏、蔓延。当关东大地震把它催化成一种集体歇斯底里的党同伐异时,暴力自然会不可避免的发生,只是它的荒诞程度放在照镜子的当下多少显得有些可怖了

41
精彩!福田村这类事件,本来就是最能反映关东大地震朝鲜人虐杀问题所在的案例。而电影的野心不限于社会学兴趣,即流言如何掀起社会恐惧,导致了几乎全民参与其中的6000人的虐杀。还把事件放在近代以来的历史脉络中,把问题辐射到整个战前的社会和体制、太平洋战争以及战后包括战争责任在内的种种问题:以“非国民”的称呼为代表的“忠君爱国”——被体制灌输的共同体性感的爆发,日本的对朝统治、日朝关系、三一运动以来民众层面上对朝鲜人的仇视,俄国革命后西伯利亚干涉为代表的对外扩张的军事野心。导演都在电影的高潮用剧情和台词给予了充分的抨击。当流民的日本人身份被证实后,杀红了眼的在乡军人会不甘心地说,“让我们这样做的不是上面么,我们只是为了保护村子和国家。”未尝不是对战争责任问题的映射。

31
没有抖音,没有快手,没有爆肝48小时,没有拆解两万字,但如果只让我跟风做一个标题:
《脚踩〈周处三害〉,拳打〈可怜东西〉的黄暴神作》
其实就是那十年那三年的副本副副本的《世说新语》……

10
4.18@CBD万达 通过处决儿童,一个男人成为了军人。在教堂猎杀平民的桥段,在之后的百年间不断上演,在斯雷布雷尼察,在马里乌波尔,屠杀平民的行径永远令人作呕。电影最后,小男孩说:「如果是男孩就叫望,如果是女孩就叫望美,其实在汉字里是同一个字,只是念法不一样而已」,就像中国人日本人朝鲜人,亚洲人欧洲人非洲人,其实也都是同一个字,令人回想起千禧一代的地球村,那个幼稚但令人向往却遥不可及的梦😴

4
如果不是看了这部电影,谁能知道日本在918的8年前已经是这样的军国主义氛围了呢。导演说有些人是不能说话,有些人是不想说话,有些人是不被允许说话,但更多的人是沉默的旁观者。当事情来临就发生在你眼前时,你是哪一种呢。

5
国家病了 民众就会不正常 100年前也好 100年后也罢

10
“make love, not war”这种惯常的反战形式加入出轨要素(且是多条出轨线),由此去讲所谓的“忠诚”问题,在由自上而下的洗脑构成的“国–村–家”共同体中,对爱人、家庭、村落及至天皇、国家的忠诚与排外。村子、药商两条线各种类型的人描绘到位,负有罪咎感而无法与妻子深入交流的回乡知识分子,靠军国主义民族主义耀武扬威的退伍乡军(也算种阳痿,意识形态赋予了春药),加入自警团去发泄不安与愤怒的村民等等,构成这一共同体中病态的国民形象,而另一面哪怕是被歧视的游商也会有歧视更弱势群体的人。歧视与仇恨教育导致悲剧发生,最后的杀戮场景非常震撼,在“朝鲜人就可以杀了的吗”的质问中,一棍子打破静,视听的静与看似平和生活的静,冲击力感染力很大。幸存者念出一个个受害者的名字,是诘问是反思,是不能遗忘的责任。

29
如果你是已经了解这段历史事件的人真的没必要浪费这两个小时。这么沉重有价值的题材拍得如此无趣!纪录片导演只想事无巨细来表达人物的多面与复杂,实际上上只让全作显得冗长。最高潮的杀戮戏甚至在镜头设计上显得非常业余。

12
森達也執導,永山瑛太、東出昌大等人主演。採多線式敘述,影片節奏無趣,部分場面說教,看起來像是電視台製作的作品,全片倒是真的蠻有教育意義的。

6
仇恨、恐惧、无知,往往都是一回事。

5
4.20北影节。太好看了!前面日本的乡村风光 各种矛盾暗流涌动,三条线并行不悖,我还在想这个事件为什么一直不展示呢。没想到最后20分钟的爆发让人如此揪心,难受。导演真的太厉害了,不是把血腥暴力当重头戏,而是一点点抽丝剥茧把整个当时的社会图景展示给你看,最后成为福田村事件这样一个看似偶然实则必然的事件。努力挣扎求生的人何时才能得到命运公平的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