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分钱男孩 Nickel Boys (2024)
剧情简介

改编自科尔森·怀特黑德的普利策奖获奖小说,讲述了60年代一位年轻的黑人男孩因被诬告犯罪而被送到改造学校的故事。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乔斯琳·巴尼斯 / 拉梅尔·罗斯

电影类 最佳剧情片(提名)

电影奖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拉梅尔·罗斯 / 乔斯琳·巴尼斯

最佳新人导演奖:拉梅尔·罗斯

最佳导演(提名):拉梅尔·罗斯

最佳影片(提名)

最佳摄影(提名):乔莫·弗雷

最佳女配角(提名):安洁纽·艾莉丝-泰勒

最佳改编剧本(提名):拉梅尔·罗斯 / 乔斯琳·巴尼斯

最佳导演:拉梅尔·罗斯

年度突破演员:布兰登·威尔逊

最佳影片(提名):迪·加德纳 / 杰瑞米·克莱纳 / 乔斯琳·巴尼斯 / 拉梅尔·罗斯

最佳影片

最佳摄影:乔莫·弗雷

最佳导演(提名):拉梅尔·罗斯

最佳女配角(提名):安洁纽·艾莉丝-泰勒

荆棘2024-09-28
11
形式大于内容,摄影高于叙事,这算是艺术尝试但实在难以称得上是一部好电影。导演想另辟蹊径让观众从感官层面感受到这个原本好好说事儿可以非常震撼的故事,可惜完全无法共情。PS男二小哥哥本人真的太好看了!
MrBlueOwO2024-09-23
13
第一视角POV,整体基调梦回月光男孩和地下铁道,宁静克制地讲述,视觉优美地呈现。一开始还不太明白那些史料剪辑和go-pro式从脑袋背后的第一视角的意义,但最后十分钟的反转直接醍醐灌顶,前后呼应,连成一线,感叹用心巧妙,而非单纯炫技。最后十分钟更是充分展现了电影最本质的视听魅力,那种超越故事文学性的震慑感染力,就算我剧透也没法简单用几行文字概括。真的太爱结尾了,等真正上映了细说。先奶个奥斯卡BP😌比较讽刺的是旁边的老登看到一半睡着了甚至打起了咕噜,而电影中主角正在遭受着南方白人的鞭打……梦回去年可怜的东西播映时鼓掌大笑的老奶奶们和捂胸叹气的老登们哈哈哈,堪称行为艺术。喜欢地下铁道的千万别错过这部!
2025-01-09
1
#ICA 长评-被掀开的一角。放映事故了,还剩1小时的时候黑屏了,之后进行了30秒我才觉得不太对,因为这部电影本身就只以三个视角呈现,两位男性主角的POV和以背后定向拍摄器的“现代人”,POV中时常出现模拟闭眼的黑屏,没看完就走了,时间实在是有些太晚了…电影改编自美国作家Colson Whitehead2019年出版的同名小说,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佛罗里达州一所少年管教所中的真实事件,他们声称是为了矫正少年犯罪,但其实却长期存在虐待,体罚甚至致命暴力的事件,数百名少年在学校中失踪或死亡。视觉主要是两位角色的POV和一位没有露脸的现代角色的背影,POV其实还是挺难的,尤其是开始以两个视角叙述同一环境时出现的穿帮,之后彼此POV的正反打还是蛮不错的,定向拍摄的角色是探索这个历史事件的人。
小羊不亦乐乎2024-09-28
10
纽约电影节开幕影片,Dennis Lim说我们经常被问什么片子会成为开幕片,今年答案非常明显,这是一部现代电影( contemporary film ),大胆,先进,有指路性。视听真的很棒,可惜很多对白没听懂。
沈精病2025-01-28
5
以两位主角艾尔伍德与特纳的第一人称POV视角为主轴,辅以一个未露面的现代调查者的背影视角, 这种“三重凝视”构建了时空交错的叙事框架。并用GoPro式的镜头模拟角色的生理与心理体验:摇晃的奔跑、模糊的泪眼、甚至因疼痛而短暂的黑屏,这些设计在初期或许显得生硬,但随着剧情推进,视角的切换逐渐形成一种压抑的节奏,最终在结尾的反转中迸发出惊人的力量
鱼蛋佬🍢2025-01-12
2
[Alamo Drafthouse] 基于真实的佛州男子学院丑闻,本可以拍得煽情或令人震惊,但有意选择了从头至尾捕捉主角眼里的世界:在少管所里观察树木和昆虫可以说是废戏,也可以说是他始终抱有的人性
FDTS2024-12-30
2
It’s like grown to the heart of the tree,这一部为第一视角正名,也可以拍的极具冲击力
montage2025-01-19
3
长篇首作加一星。一样革新了黑人苦难题材的创作。虽然故事和表达都是此类题材的老生常谈,但导演用极具风格化的影像增强其电影属性。整个作品大部分是《硬核亨利》式的第一人称pov视角,但又混合了叙事视角的交替,不同时空的转换和各类影像素材的拼贴杂糅,重情绪,轻叙事,非常赏心悦目。只是几段关键戏码其实还是有点撇开风格利用传统视听去完成之嫌,可能还是功力不够吧,但作为首作完全可以理解。
宫唯明2025-02-07
3.5,思来想去,还是往四星上靠吧。确实有炫技的嫌疑,但它的情感也是丰沛的
肉脸花花2025-01-02
3
很震惊当年还有这样一段历史 影片用非常艺术的形式将那段残酷历史展现出来 第一视角的摄影让旁观者有了参与的实感 叙事是碎片化的但极具美感 中间穿插了很多纪实片段 最后谜底揭晓 从此我就是你 我会代替你活下去
haiouxxhzj2024-12-27
3
Nickel Boys是“相机为什么是电影最重要的身份定义之一”的绝佳反面例证。让观众能够感受沉浸决然不是使用主观视角这么简单。当整体叙事被一个无脑的决定牵着走,电影也就难逃生硬和冗长的命运。
路米內2025-01-31
不直接拍杀人不代表淡化暴力,相反这片里的暴力不是太淡而是太浓(希利斯米勒总结过一个小公式:越面对暴力,越有形式化思维),主观镜头也不是电子游戏式,不是沉浸而是抽离(感觉缺点也在这里,主观+第三人称的拼贴蒙太奇总体来说持续的时间太碎了,但总体仍然被叙事牢牢把控,这两者之间有所拉扯),是在一具身躯和另一具身驱里的强制观看
Matt2025-01-18
2
第一次看第一视角拍摄的电影。中间穿插的影像太意识流了。全片没有直拍暴力血腥,却一直笼罩着恐怖的氛围让人不安。
桃桃林林2025-02-04
1
亮点基本都是炫技了,视角,结构,影像拼贴等等
饮歌2025-01-16
画面跟摄影是挺讲究也挺美的,不知道如果加点王家卫进去的话,是不是就是下一个《月光男孩》了?
toska2025-01-04
1
摄影太好,叙事有点没达到想要的效果(我的 two cents
Mr. Infamous2025-01-27
3
片名表述不明所以,开始看的时候还以为是颁奖礼那类常客,属于《塞尔玛》的另一种讲法,但其实大时代里总有血淋淋的各种事件。从第一视角的童稚,转为少年正反打的惶恐,再到最后相切的一顿错愕,只觉万物灰飞烟灭,仿佛你我不过烟云一场,人走灯灭,只道寻常,奈何这漫漫人生,一个不甘就连根拔起一个世代与种族的磨难,特别是,同一阵营的人推动并践行了这场劫难,你只能跳过去,回头看,把血与泪刻入肌肤与历史,永不遗忘,永不原谅。奥斯卡提名其实可以添一个摄影。三星半。
今夜2025-01-29
摄影很不错,灯光调色俱佳,赏心悦目。非常敬佩导演对那个时代许许多多细节的描摹,充满了对生活的体察。有人说形式大过内容,我发现美国有很多很棒的黑人导演和演员都面临这种问题,如果不谈黑人那点事,那你就别拍了。你能有今天的机会不是因为你的才华而是你的肤色。非常非常遗憾,黑人也曾说过“我不是你的黑鬼”,但能怎么样呢?
pessiii2024-10-04
3
一向对这类题材不感冒,单纯冲着纽约电影节开幕电影来看的,没想到收获意外惊喜。导演能在近年充分聚焦的题材下,以一种带有鲜明个人审美和风格的手法讲出一段真实的往事,让人印象深刻。 电影大致以主角在nickel academy事情的之前、之中、后期分为三段:前期的铺垫从第一视角镜头开始从故事和视听语言风格的角度为整部影片奠定了基调,在academy中间的故事则压抑沉闷也过于冗长,但就在以为电影会在这种乏善可陈之中结束时,导演又在结尾用延续的风格化的手法和配乐将故事推向高潮,同时把前面众多铺垫的意识流的意象和桥段都遥相呼应着明确了它们各自的意义,写意流畅地把故事推向了结尾。 在这样充满个人表现风格的情况下把故事讲完整,实则创造了更强的情绪感染,属实不易。
画瞳2025-02-09
今年的“黑人电影”,讲述六十年代美国专门关押黑人青少年的少管所那些个惨无人道滴事。第一人称视角,基本在炫技,叙事磨磨叽叽,就最后一段爆发了一下,因为无法共情,想被科普,但这个叙事手法太催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