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圣无花果之种 دانه انجیر معابد (2024)
剧情简介

伊曼是德黑兰革命法院的一名调查法官,随着全国政治抗议活动的加剧,他的枪神秘地消失了,他正与不信任和偏执作斗争。他怀疑妻子Najmeh以及女儿Rezvan和Sana参与其中,在家里采取了严厉措施,导致紧张局势加剧。社会规范和家庭生活规则正在逐步被暂停。

费比西奖 竞赛单元奖:穆罕默德·拉索罗夫

主竞赛单元 特别金棕榈奖:穆罕默德·拉索罗夫

主竞赛单元 金棕榈奖(提名):穆罕默德·拉索罗夫

最佳导演(提名):穆罕默德·拉索罗夫

最佳影片(提名):让-克里斯托夫·西蒙 / 穆罕默德·拉索罗夫

最佳编剧(提名):穆罕默德·拉索罗夫

最佳外国独立电影(提名)

嘟嘟熊之父2024-05-24
168
振聋发聩。在这部电影面前,所有恐怖、惊悚、暴力电影都变得如此温馨。它不仅指向日光之下明目张胆的恶,也指向每一个人内心幽微之处最深不可测的恶。区别于传统的反杀类型叙事,我们得以清晰地看到母女三人是如何摆脱暴力的思维范式并借由其反噬性推翻威权的——以虚假顶罪证明审讯的失效与讯问者的无能;以响彻黑暗的歌声宣告暴徒道德正义的虚伪与对诺言的背叛;以偏离目标的击枪让暴力如回旋镖般杀死施暴者,并指向他们所信仰的真主,那必将降临的天谴。
水怪2024-05-25
89
一部已完成的伊朗电影,真正有蓬勃表达欲的还得是第三世界,发端于街头小视频又最终不得不回归于上街的大电影。
施奈德宝琳2024-05-25
395
我只是纯粹不喜欢白人观众高高在上、盛气临人、中途鼓掌,还屡次发出表演性的嘲笑声。这些行为并不是出于对伊朗的女性的尊重,而是在享受第三世界国家人民对于西方社会女性权利的钦羡。白人能不能不要这么自恋啊?所以,我认为处理现实主义题材时候,坚持用现实主义手法再现是重要的(巴赞认为要用现实增强观众参与,而非被引导)因为一旦虚构起来,事实就会演变成政治小品,这对伊朗人民和白人观众而言都毫无意义,它只能加深的电影的表情性,让导演和观众都沉醉于自我认同的想象中。我现在极端认为严肃题材全都应该强调“记录”,而戏仿/反讽/喜剧/超现实本身都是消化现实而诞生的消极反抗,那些小品都不如电影中的tiktok片段来得真诚。
双晚2024-05-24
115
B+. 谁能想到,这才是本届主竞赛最恐怖的惊悚片。从激昂的政治辩论出发,逐渐伸出精神控制的窒息触角,并在第三幕急转直下变成《闪灵》般的噩梦逃杀——不再是对“当铁拳砸到头上”的推演,因为铁拳在制度的每个角落,也在每个人的心中。情节逻辑退居次席,而是以影像的暴力让观众体验暴力的感受。逃亡与反叛的过程具象化伊朗女性面对的极端困境与坚韧生机,并通过与结尾真实影像的并置,完成类型表达和现实关照在戏里戏外的联结,足够直白,也足够震撼。2024.5.24 Lumière
咯咯精2024-05-25
21
效果很好,但是变得再难讨论电影本身,和它的问题。语言谎言,割裂幕间,设计叠设计,缺乏动机…短视频没问题,but if you really care?!未完成的电影才是电影。
Maromia2024-05-25
113
想染蓝头发 想涂指甲油 年轻一代的想法已经不一样了 你还不明白吗? 喇叭呼喊的爱不是企图唤醒 而是捕获威权的陷阱 正如威权也以爱作伪装
饿霸地煮2024-10-17
22
剧情的正确处理方式,应该让父亲因丢枪的恐惧而举报了妻女(或者上司举报),放大家庭内部的三国杀,他本以为的小训诫可以回到正确的轨道上,但妻女遭受了极大的精神迫害,在一次回乡之旅中将其手刃。让伊朗的神权+世俗的缝合怪政治故事,用一个家庭的悲剧展现出来是合适的,丈夫、妻子、女儿互不信任,苟合二十年,直到每个人杀意的到来。
Kinbote2024-05-25
84
经过开头较为缓慢的文戏铺垫,一路动作、宗教、父权、女性、国事,真正引爆了戛纳主竞赛的作品(看完了你就知道为什么lou ye进不了)
bastard2024-05-25
15
场内外buff叠满的电影,被禁止出境的导演刚走上卢米埃尔大厅外的红毯,厅内看红毯直播的观众就抱以雷动的掌声。电影结束后,更有长达20分钟的全场起立鼓掌。以Mahsa Amini的死亡为背景,拉索罗夫用一个设计感十足的四口公务员家庭的故事隐喻伊朗社会现状,但问题在于,承载隐喻的人物在某些情节丢掉了自身的内在叙事,反而在编导的干预下成为有目的性的结构叙事的载体,这限制了角色及其喻体的复杂性,对这样一部好电影来说,实属遗憾,尤其就最后一场极为精彩的(甚至都不是爽文叙事的)隐喻父权制坍塌的戏而言。在这点上,娄烨的做法完全相反。在后殖民语境下,在戛纳的舞台上,这个问题变得更加复杂。
蓝詹2024-05-25
77
倘若加沙的话题在国际电影节胆小懦弱地缺席了,至少我们可以看看经历着更残酷压迫的人如何面对自己的国家,并为他们鼓掌。拉索罗夫拍出了我最想写的东西,父亲脚下崩塌那一瞬间。伟大的伊朗电影人,勇敢反抗,如此无畏。
红酒与谋杀2024-05-25
76
影片的前中后分别是三种写法。首先它是一部振聋发聩的政治檄文电影。而后从中段危机事件(叙事拐点)的引入便开始以家庭情节剧为切口的大情节走向发展出一套伊朗的社会现实剖析,把宏观的权力结构落实在了具体的威权代言人(公权机器)和他的家庭之中(微缩社会),直白到足以代表伊朗的社会现状,反映出伊朗女性的现实处境,也足够令观众震颤。再到最后一幕演变为让人窒息的禁室惊悚片,从而构成囚禁与出逃的双关。拉索罗夫太勇敢了。这片至少是最佳编剧奖。
野生茶2024-05-26
65
#77thCannes# 在场好多白人在笑,他们大概真的无法理解“我们”经历过的一些事情。倾向于把电影分成两段,在德黑兰的前半段是一种纪实,它揭示了一种系统性的制度如何给制度内外的所有人带来共同的无法言说来源的恐惧与痛苦;而后半段又将这种巨大无形的恐惧具象化到父亲这一个体与遥远乡村的有限虚构空间,营造对反叛的想象。但遗憾的是后半段那小鬼当家式的冗长追逐消磨了前期营造的无形恐惧,弑父的戏码对我来说不像是一种胜利的呼号而更多成了耐心即将消耗殆尽时的释放。短视频影像的真实记录在巨幕上同样有力量。
把噗2024-10-15
4
致敬,但……
寒枝雀静2024-05-25
73
说来说去还是要讨论一个基本问题:现实主义只要“再现”现实之残酷就可以了吗?
KID Y2024-05-24
49
8.2 量变带来了质变,其实中间一再跑题,但最终无与伦比地完成了自己的表达。
Nicotine_zo2024-10-17
43
餐桌上那场戏太棒了,女儿的追问,父亲对权威的维护,针锋相对。最后的结尾,那一枪的安排也非常棒,不是朝着父亲开,而是朝着他脚下已经摇摇欲坠的黄土开,然后父亲随着这些黄土被一起埋葬,这些老旧、落后、野蛮的东西就该最终被埋进废墟。
一只麦麦2024-05-25
24
把暴力机器和抵抗的女性具象化到一个家庭之中,细密铺陈,令人不寒而栗。最后一天补片@cineum
子戈2024-10-25
15
无论艺术角度,还是社会性角度,都是一部会留下来的作品。艺术片类型化技巧,相当纯熟,从政治惊悚,到悬疑,再到恐怖,始终能把观众牢牢按在座椅上。 社会层面,可视作一部动员电影。这和伊朗社会所处的社会阶段是匹配的。它就是要给伊朗年轻人打气,而且理念非常清晰,要把权力握在自己手里。当暴力的垄断被打破,垄断者自己就会忌惮、发疯、崩溃。 之所以不从家庭上推到体制内部,也是想完成以上表述。伊朗毕竟不是韩国,转型后的警示和反思,已是后话。现在需要的是鼓舞和提振。 神圣无花果的种子,一旦种下,会勒死寄主,顽强生长。在Twitter看见真相,在Youtube学会用枪,谎言和传统,终会瓦解。
南悠一2024-05-25
53
从宏观到微观,以一支枪将抽象的恐惧转化为具体的恐惧。比前一部好不知多少。字幕还未滚,掌声已响起,金棕榈仿佛直接当场就颁发完毕。见证历史了~